新華社上海9月20日電題:A股再現減持潮 重要股東為何爭相套現? 新華社記者 潘清 9月以來,166家上市公司,335次重要股東減持,累計套現近145億元。時隔三個月,A股減持潮緣何再度來襲?違規減持屢禁不止,又該怎樣約束"任性"的重要股東?
36家公司減持金額過億,董監高成新一輪減持主力
進入9月以來,本已弱勢震盪的A股遭遇"兇猛"減持。
以變動截止日期為參考,9月1日至14日滬深兩市共有166家上市公司發生335次重要股東減持行為,累計減持13.43億股,套現144.93億元。
期間,有36家上市公司減持金額過億。其中,永泰能源於9月7日、14日被控股股東永泰集團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近4.28億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達到3.44%,成為近期減持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
作為上市公司的"中堅力量",董監高成為新一輪減持潮的主力。有統計顯示,335次減持中近八成為高管本人或其家屬減持,合計套現逾60億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前期表現較好、整體估值較高的板塊減持較為集中。證監會42個行業分類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五大行業減持公司數量排名前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炙手可熱的房地產企業,也悄然出現在減持名單中。
繼8月嘉凱城和中房地產之後,中航高科於本月8日晚間發佈公告,公司股東南通產業擬在未來12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000萬股公司股份。機構判斷,這與房地產業界預期房價過快上漲後面臨短期調整壓力相關。
對後市預期相對謹慎,減持潮再度來襲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重要股東淨減持額高達518億元。就單月資料而言,除1月出現過155億元淨增持外,其餘月份重要股東均為淨減持,其中以公告日期計,6月重要股東淨減持金額高達298億元。
時隔三個月,減持潮緣何再度來襲?
對於部分前期熱門題材股而言,產業資本減持或為規避高估風險。東吳證券研究團隊援引歷史資料分析認為,產業資本作為"內部人",對公司的經營情況更為瞭解,其增減持動作可視為股市的領先信號。當股價過度高於真實價格時,產業資本將首先發起減持變現,待股市回歸理性再進行增持。
而從整體角度觀察,儘管"資產荒"延續,對後市預期相對謹慎仍讓手握上市公司資產的大股東爭相選擇套現。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分析說,從週邊市場看,由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導致的下跌可能影響投資者情緒,但不至於成為A股持續的壓制因素。從國內市場來看,嚴厲監管的常態化,以及結構挖掘的鈍化,可能使A股短期風險增大。
此外,限售股解禁規模居高不下,也是產業資本減持衝動的重要來源。按照最新的收盤價計算,9月解禁市值逾1700億元。12月A股還將迎來解禁"洪峰",解禁市值規模高達300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A股仍將繼續直面減持及資本流出的考驗。
監管關注違規減持,"任性"股東要嚴格約束 伴隨減持潮愈演愈烈,形形色色的違規減持也開始浮出水面,進入監管和公眾的視野。
深圳證券交易所9月14日宣佈對GQY視訊股東姚國際給予公開譴責處分。公告稱,6月13日至6月23日,姚國際以20.15元的成交均價累計減持GQY視訊853.82萬股,成交金額1.72億元,違反了其作出的"自2015年7月16日起6個月到12個月間,若公司股票價格未達到50元不減持"的承諾。 如果說姚國際違背承諾尚與被強制平倉等"不可抗力"有關,那麼另一些重要股東的違規減持顯然有著明顯的主觀故意。
今年4月23日中通客車披露的2015年利潤分配方案和資本公積轉增股份方案公告中,控股股東中通集團作出"方案披露後6個月內無減持計畫"的承諾。短短兩個月後,集團卻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590萬股。近日,集團接獲山東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並在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中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筆。
事實上,上市公司公佈高送轉方案後重要股東高位減持,在今年的A股市場上並非個案。此前吳通控股、怡球資源等上市公司都曾因此受到市場質疑。有評論人士直斥這一怪相是"公開的利益輸送與自肥"。
多位元市場人士表示,根據市場整體走勢和公司經營情況,以及自身合理需求對上市公司股份進行增減持,本是股東的合法權利。但對於違反相關法律和監管要求的違規減持,監管部門應當嚴厲查處。至於利用市場追捧高送轉心理為減持"鋪路"的"任性"行為,監管層也應該動用更多監管手段進行嚴格約束。
36家公司減持金額過億,董監高成新一輪減持主力
進入9月以來,本已弱勢震盪的A股遭遇"兇猛"減持。
以變動截止日期為參考,9月1日至14日滬深兩市共有166家上市公司發生335次重要股東減持行為,累計減持13.43億股,套現144.93億元。
期間,有36家上市公司減持金額過億。其中,永泰能源於9月7日、14日被控股股東永泰集團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近4.28億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達到3.44%,成為近期減持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
作為上市公司的"中堅力量",董監高成為新一輪減持潮的主力。有統計顯示,335次減持中近八成為高管本人或其家屬減持,合計套現逾60億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前期表現較好、整體估值較高的板塊減持較為集中。證監會42個行業分類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五大行業減持公司數量排名前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炙手可熱的房地產企業,也悄然出現在減持名單中。
繼8月嘉凱城和中房地產之後,中航高科於本月8日晚間發佈公告,公司股東南通產業擬在未來12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000萬股公司股份。機構判斷,這與房地產業界預期房價過快上漲後面臨短期調整壓力相關。
對後市預期相對謹慎,減持潮再度來襲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重要股東淨減持額高達518億元。就單月資料而言,除1月出現過155億元淨增持外,其餘月份重要股東均為淨減持,其中以公告日期計,6月重要股東淨減持金額高達298億元。
時隔三個月,減持潮緣何再度來襲?
對於部分前期熱門題材股而言,產業資本減持或為規避高估風險。東吳證券研究團隊援引歷史資料分析認為,產業資本作為"內部人",對公司的經營情況更為瞭解,其增減持動作可視為股市的領先信號。當股價過度高於真實價格時,產業資本將首先發起減持變現,待股市回歸理性再進行增持。
而從整體角度觀察,儘管"資產荒"延續,對後市預期相對謹慎仍讓手握上市公司資產的大股東爭相選擇套現。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分析說,從週邊市場看,由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導致的下跌可能影響投資者情緒,但不至於成為A股持續的壓制因素。從國內市場來看,嚴厲監管的常態化,以及結構挖掘的鈍化,可能使A股短期風險增大。
此外,限售股解禁規模居高不下,也是產業資本減持衝動的重要來源。按照最新的收盤價計算,9月解禁市值逾1700億元。12月A股還將迎來解禁"洪峰",解禁市值規模高達300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A股仍將繼續直面減持及資本流出的考驗。
監管關注違規減持,"任性"股東要嚴格約束 伴隨減持潮愈演愈烈,形形色色的違規減持也開始浮出水面,進入監管和公眾的視野。
深圳證券交易所9月14日宣佈對GQY視訊股東姚國際給予公開譴責處分。公告稱,6月13日至6月23日,姚國際以20.15元的成交均價累計減持GQY視訊853.82萬股,成交金額1.72億元,違反了其作出的"自2015年7月16日起6個月到12個月間,若公司股票價格未達到50元不減持"的承諾。 如果說姚國際違背承諾尚與被強制平倉等"不可抗力"有關,那麼另一些重要股東的違規減持顯然有著明顯的主觀故意。
今年4月23日中通客車披露的2015年利潤分配方案和資本公積轉增股份方案公告中,控股股東中通集團作出"方案披露後6個月內無減持計畫"的承諾。短短兩個月後,集團卻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590萬股。近日,集團接獲山東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並在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中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筆。
事實上,上市公司公佈高送轉方案後重要股東高位減持,在今年的A股市場上並非個案。此前吳通控股、怡球資源等上市公司都曾因此受到市場質疑。有評論人士直斥這一怪相是"公開的利益輸送與自肥"。
多位元市場人士表示,根據市場整體走勢和公司經營情況,以及自身合理需求對上市公司股份進行增減持,本是股東的合法權利。但對於違反相關法律和監管要求的違規減持,監管部門應當嚴厲查處。至於利用市場追捧高送轉心理為減持"鋪路"的"任性"行為,監管層也應該動用更多監管手段進行嚴格約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