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三,兩市窄幅震盪,盤中滬指受到3100點壓制,震盪回落,深市則表現相對強勢,創業板指領漲。截至收盤,滬指報3085.88點,跌幅0.12%,深成指報10760.44點,漲幅0.09%,創業壁報2192.17點,漲幅0.83%。
在8月16日創下反彈新高3144.44點後,上證綜指連續7天下跌。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權重股拖累。目前,大盤在10日均線附近有一定支撐,但向上突破年線又明顯受阻。
昨日,深交所債券質押式回購R-001早盤收報3.644%,暴漲811.00%。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兩融餘額直逼9000億元關口,央行可能不願意看到市場再加杠杆。如果央行啟用14天逆回購來代替隔夜,的確可起到抬升套利成本作用。
有分析認為,央行再現重磅維穩措施,時隔半年後重啟14天逆回購詢量,從穩增長的角度,或意在增加基礎貨幣的平均期限,提高基礎貨幣投放的穩定性,最終目的在於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未來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昨天,保監會也出重拳,向保險機構下發了兩份徵求意見稿,保險產品,尤其是中短期產品,面臨有史以來最嚴格的監管。實際上,當前保險機構保費成本過高,而且主要依靠短期的萬能險在沖規模,短期內如此高的規模,必然帶來期限的錯配,以及慌不擇時地出手投資,必然埋下重大隱患。
昨天,世紀遊輪、興森科技兩公司“10轉增20”預案即遭到深交所關注,要求公司自查並說明高比例利潤分配預案背後的動因,以及利潤分配預案前機構調研情況及內幕資訊知情人買賣股票的情況。此前一日,冠福股份“10轉增20”的高送轉預案亦引來監管關注,足見監管層對上市公司高送轉的監管趨嚴態勢。
8月份以來的反彈行情,上漲主力就是銀行、證券和保險類股,催化劑是險資舉牌地產股。可是,靠萬科股權之爭、險資舉牌地產引發大行情,並不具備可持續性,短短8個交易日市場出現兩個不利信號:
一是兩市交投由熱趨冷。8月15日滬深股市放量突破,兩市成交額達到7503.01億元,較此前幾乎翻倍。不過此後滬深股市成交額就逐級下降,8月17日降至6000億元左右,8月19日降至5000億元左右,此後至今的幾個交易日兩市成交額更是降至5000億元之下,昨日更是創下4491億元的近期成交地量,交投經歷了從熱到冷。
二是資金流向由流入轉流出。從資金流向上看,8月12日滬深股市出現13.22億元淨流入。8月15日地產股爆發引爆市場,資金參與熱情驟然升溫,當日淨流入金額超過300億元,達到387.62億元。8月22日兩市淨流出金額更是達到451.24億元,刷新了6月13日以來的新高。過去5個交易日,大單資金淨流出前期強勢股,如萬科A淨流出42億元,西部證券、中信證券淨流出規模在14億元以上。另外,廊坊發展、綠地控股、中航資本、寶鷹股份等均出現大單資金淨流出狀態。
值得指出的是,評級機構標普確認萬科評級為BBB+,將萬科前景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在標普的評級系統中,BB+為垃圾級,即萬科距離垃圾還有BBB和BBB-兩個級別。
有分析認為,資金缺乏著力點,市場缺乏明顯的投資主線,資金連續撤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活躍度。從目前來看,前期以金融、地產為代表的領漲龍頭已經趨於平靜,市場需要新的龍頭,只有優質成長股回歸,才能帶動整個市場的熱度,維繫3100點新平臺的活躍。但也有部分機構認為創業板難以挑起上攻的重任。
近期證監會監管始終保持高壓狀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意在控制杠杆,保監會又從嚴處理險資舉牌亂像,政策面不確定性使得場外資金入場步伐放緩,市場比較期待的人民幣正式納入SDR以及深港通正式開通後,全球貨幣寬鬆的大環境將吸引外資流入A股,拓寬市場增量資金的管道來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