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6日晚上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深港通的主要特點之後,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周日再發網誌,就市場關心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解讀。
李小加在網誌裡指出,深港通和滬港通都屬於股票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模式可以延伸到更多資產類別,比如債券通和貨幣通,為境內外投資者和兩地業界帶來更多機遇。
對於深港通公佈後,內地及香港證券市場並未出現投資者所期待的大漲行情,李小加指出,滬港通和深港通都是一座天天開放的大橋,而不是一場音樂會,它的價值可能需要兩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檢驗。作為一項創新的互聯互通模式,滬港通和深港通著眼于長遠和未來,其升級和完善將是循序漸進和持續的。“短期市場的波動主要取決於投資者的情緒變化,我們無法也無意預測,但是我堅信,長遠來看,互聯互通機制一定會給兩地市場都將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
總額度放開不會引發資金大進大出
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滬港通總額度也即時取消,市場對於此舉會否引發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仍有些擔憂,李小加指出,與滬港通一樣,深港通模式下的跨境資金流動十分可控,總額度放開不會引發資金大進大出。
李小加解釋稱,深港通與滬港通採用同樣的模式,這一模式最大的特色是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換取了最大的市場成效。通過這一模式,兩地投資者都可以儘量沿用自身市場的交易習慣投資對方市場,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進出對方市場,但跨境資金流動又十分可控,不會引發資金大進大出,實現了最大幅度的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為兩地市場創造了共贏。
李小加進一步指出,出於審慎風險管理的考慮,深港通保留每日額度限制,雖然從滬港通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很少有每日額度用罄的情況,設置此限制似乎有些過慮,但在設計這個機制的時候必須從全域考慮,每日額度限制有點像減速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資金流動過於猛烈的時候給市場一個緩衝,穩定一下節奏。
互聯互通可延伸、可擴容
李小加表示,對於香港交易所而言,兩年前開啟的滬港通是互聯互通戰略的第一步,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今日的深港通則以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複製和可擴容的。深港通的推出將是一個質變,意味著香港交易所的“股票通”戰略在二級市場層面已基本完成佈局。
未來,ETF這一新的投資品種,預計有望在深港通運行一段時間後加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滬港通和深港通這個模式可以延伸到更多資產類別,比如債券通和貨幣通,為境內外投資者和兩地業界帶來更多機遇。
此外,李小加還表示,未來還將繼續與兩地監管機構和仲介機構緊密溝通,儘量優化假期安排和做空機制,減少互聯互通機制休市的時間,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
深港通有助推動MSCI等國際指數納入A股
在今年6月的評審中,A股再度無緣MSCI全球指數,但MSCI同時表示,如果中國A股市場准入狀況在2017年6月之前出現顯著進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的例行週期之外提前公佈納入A股的可能性。深港通的新進展,讓市場對MSCI提前公佈納入A股的希望之火再度燃起。
對此,李小加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內地的A股將來一定會被納入國際主要指數,只是早晚的問題。深港通的推出,將為海外投資者開放更多內地股票市場,尤其是總額度的取消將給他們帶來更多投資自由和便利,一定有助於推動國際主要指數編制機構未來將A股納入這些主要指數。
李小加說,深港通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多自由和便利,總額度限制取消是一個重大進步(滬港通的總額度亦已即時取消)。雖然目前總額度還有剩餘,但對於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海外機構投資者)來說,總額度限制始終是制約他們投資內地股票市場的一大顧慮,取消總額度限制可以讓他們更加放心地投資,從長期來看,一定會鼓勵更多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深港通和滬港通。
但李小加並不認為深港通的推出會消除AH股兩地價差。他認為,AH股價差的根源,是因為兩地市場的投資者在風險偏好和投資理念上有很大差距。內地市場的投資者主要由散戶構成,而香港市場則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更加理性和注重價值投資。儘管同一個公司的A股和H股是同股同權,理論上內在價值應該趨同,但由於兩邊的股票並不能自由流動和互相替代,套利機制不存在,所以AH股價差才會長期存在,即使在滬港通推出之後。深港通的推出應該無法消除兩地價差,但長期來看,因為兩邊的投資者都有了更多選擇,肯定會有助於縮小兩地價差。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