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上市藥企頻頻宣佈定增,據不完全統計,在20天內有超過10家上市藥企發起定增,總金額高達182.1億,其中,擬募集資金最多的為銀河生物(000806.SZ),達到75.52億元。
從定增目的看,大多數公司加碼主業,如老百姓(603883.SH)、莎普愛思(603168.SH)等擬建設技術平臺,而合金投資(000633.SZ)、澳洋科技(002172.SZ)、雙龍股份(300108.SZ)則是為了轉型為醫療企業。
二級市場大多給予了肯定,如老百姓、合金投資、澳洋科技連續兩個漲停;銀河生物定增案披露後,由補跌的跌停也進入漲停;雙龍股份甚至出現連續6個漲停。
多位上市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導稱,通過二級市場定增更為有效、成本更低。“企業要發展、轉型、研發等都需要錢,募資有利於補充流動資金,可以用於公司的戰略實施和業務擴張,增強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對於近期上市藥企的密集增發,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指出,年前可能還將有更多的上市藥企定增,因為新版GMP認證大限在2016年1月1日即到,上市公司也在搶奪那些無力通過GMP認證但又優質的資源。
定增潮再起
資料顯示,自2014年以來共有51家藥企發起定增,遠高於2013年的19家。
進入2015年,上市藥企定增案較2014年又增加不少,僅在11月份的前三個星期,就有10家上市藥企發起定增。
11月2日,麗珠集團(000513.SZ)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定增募資逾14.6億元,用於艾普拉唑系列創新產品深度開發及產業化升級、對麗珠單抗增資用於“治療用抗體藥物研發與產業化”、長效微球技術研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11月9日,眾生藥業(002317.SZ)披露定增預案,擬以不低於11.36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802.82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其中,6億元擬用於支付購買先強藥業股權二至四期價款,2億元擬用於1.1類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的合作研發,2億元擬補充流動資金。
11月12日,全宇製藥(832205)披露股票發行方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0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四個原料藥批准文號的所有權及生產工藝專案、購買兩個臨床批件及相關技術,以及補充新廠區建設專案的流動資金;同一日,莎普愛思(603168.SH)也披露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7億元,用於收購吉林強身藥業100%股權等。
11月15日,康恩貝(600572.SH)發佈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81億元,全部用於主營業務,投資國際化先進製藥基地、現代醫藥物流倉儲建設,另外4.92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11月18日,銀河生物(000806.SZ)更是拋出了75.52億元的定增方案,用於建立精准醫療與生物治療等;11月19日,老百姓(603883.SH)也發佈定增預案,擬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19.8億元用於拓展經營網路、收購資產及發展中藥飲片基地等。
一些上市公司看好醫療產業的發展前景,亦是通過定增手段完成轉型。如11月19日,主業粘膠纖維的澳洋科技(002172.SZ)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6億元,向大健康產業戰略轉型;主業為電熱合金材料的合金投資(000633.SZ)11月20日發佈定增公告,以PPP方式拓展醫療衛生、養老等產業,擬募資20億元轉型民營醫院。
對於上市藥企轉型醫療產業的定增方案,二級市場普遍看好。如合金投資自11月20日發佈定增方案後,截至11月25日,連續4個漲停;雙龍股份自公佈定增方案後也收穫了6個漲停。
搶奪優勢資源
從上述公司的定增方案看,大都是用於夯實主營擴充產業鏈,或借助標的公司拓展市場,或共用標的公司的區域、使用者資源,甚至通過並購直接涉足新興市場。
今年上半年,醫藥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案例高達149例,較去年同期的109例增長36%。從標的資產來看,以化藥、中藥生產為主的製藥領域並購案高達47起,約占上半年並購案總數的三成。
另據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從6750億元增長到12413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6.5%。2013年,國務院發佈的40號文中明確提到,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將成為總規模達8萬億元以上的支柱產業。
巨大的市場規模及高複合增長率,使得資本爭相追逐,上市公司或直接收購醫藥企業股權切入醫藥行業,或與醫藥企業設立基金參與行業並購。
興業證券分析,醫藥企業外延式並購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在內生增長逐步放緩的情況下,醫藥上市公司為了延長公司的成長週期,並購自然成為延續業績高增長最可行的方式。從經營層面看,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收購具有一定業績體量的企業擴充產品線、獲得優質管道、擴大自身經營規模,提高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跨入新領域,改變業務結構,加速轉型。
史立臣認為,上市藥企追逐新技術、新模式的並購方向符合當下的市場發展趨勢。近期上市藥企密集定增並購,也是在為搶奪優質資源做儲備,定增成效最快,而且較之銀行貸款等其他途徑成本也更低。“參與定增的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增速最快的也是民營企業,資本市場助推他們迅速發展成長。”
資本市場對企業的發展、並購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興業證券研報顯示,樂普醫療(300003.SZ)、凱利泰(300326.SZ)、新華醫療(600587.SH)等通過並購均取得較快的業績增速。而在國企中,東北製藥(000597.SZ)也通過定增得以轉型。
東北製藥此前的主業為原料藥生產,如維生素C、左卡尼汀、吡拉西坦、磷黴素系列、金剛烷胺等,曾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份額,位居維生素C生產企業第二,但由於產能過剩、附加值低,維生素行業生存艱難。於是,東北製藥宣佈轉型附加值更高的製劑藥,並上馬製劑的生產線新版GMP.
2014年7月18日,東北製藥發佈定增報告,增發1.41億股,發行價格7.8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10.99億元,擬投向卡前列甲酯建設工程、黃連素及中間體胡椒環建設工程等六大專案。
後隨著小廠不斷關停,東北製藥的原料藥業績逐步企穩,其目前最大看點是製劑,在通過生產線新版GMP後,製劑逐漸成為東北製藥的新增利潤點。
從定增目的看,大多數公司加碼主業,如老百姓(603883.SH)、莎普愛思(603168.SH)等擬建設技術平臺,而合金投資(000633.SZ)、澳洋科技(002172.SZ)、雙龍股份(300108.SZ)則是為了轉型為醫療企業。
二級市場大多給予了肯定,如老百姓、合金投資、澳洋科技連續兩個漲停;銀河生物定增案披露後,由補跌的跌停也進入漲停;雙龍股份甚至出現連續6個漲停。
多位上市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導稱,通過二級市場定增更為有效、成本更低。“企業要發展、轉型、研發等都需要錢,募資有利於補充流動資金,可以用於公司的戰略實施和業務擴張,增強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對於近期上市藥企的密集增發,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指出,年前可能還將有更多的上市藥企定增,因為新版GMP認證大限在2016年1月1日即到,上市公司也在搶奪那些無力通過GMP認證但又優質的資源。
定增潮再起
資料顯示,自2014年以來共有51家藥企發起定增,遠高於2013年的19家。
進入2015年,上市藥企定增案較2014年又增加不少,僅在11月份的前三個星期,就有10家上市藥企發起定增。
11月2日,麗珠集團(000513.SZ)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定增募資逾14.6億元,用於艾普拉唑系列創新產品深度開發及產業化升級、對麗珠單抗增資用於“治療用抗體藥物研發與產業化”、長效微球技術研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11月9日,眾生藥業(002317.SZ)披露定增預案,擬以不低於11.36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802.82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其中,6億元擬用於支付購買先強藥業股權二至四期價款,2億元擬用於1.1類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的合作研發,2億元擬補充流動資金。
11月12日,全宇製藥(832205)披露股票發行方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0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四個原料藥批准文號的所有權及生產工藝專案、購買兩個臨床批件及相關技術,以及補充新廠區建設專案的流動資金;同一日,莎普愛思(603168.SH)也披露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7億元,用於收購吉林強身藥業100%股權等。
11月15日,康恩貝(600572.SH)發佈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81億元,全部用於主營業務,投資國際化先進製藥基地、現代醫藥物流倉儲建設,另外4.92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11月18日,銀河生物(000806.SZ)更是拋出了75.52億元的定增方案,用於建立精准醫療與生物治療等;11月19日,老百姓(603883.SH)也發佈定增預案,擬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19.8億元用於拓展經營網路、收購資產及發展中藥飲片基地等。
一些上市公司看好醫療產業的發展前景,亦是通過定增手段完成轉型。如11月19日,主業粘膠纖維的澳洋科技(002172.SZ)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6億元,向大健康產業戰略轉型;主業為電熱合金材料的合金投資(000633.SZ)11月20日發佈定增公告,以PPP方式拓展醫療衛生、養老等產業,擬募資20億元轉型民營醫院。
對於上市藥企轉型醫療產業的定增方案,二級市場普遍看好。如合金投資自11月20日發佈定增方案後,截至11月25日,連續4個漲停;雙龍股份自公佈定增方案後也收穫了6個漲停。
搶奪優勢資源
從上述公司的定增方案看,大都是用於夯實主營擴充產業鏈,或借助標的公司拓展市場,或共用標的公司的區域、使用者資源,甚至通過並購直接涉足新興市場。
今年上半年,醫藥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案例高達149例,較去年同期的109例增長36%。從標的資產來看,以化藥、中藥生產為主的製藥領域並購案高達47起,約占上半年並購案總數的三成。
另據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從6750億元增長到12413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6.5%。2013年,國務院發佈的40號文中明確提到,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將成為總規模達8萬億元以上的支柱產業。
巨大的市場規模及高複合增長率,使得資本爭相追逐,上市公司或直接收購醫藥企業股權切入醫藥行業,或與醫藥企業設立基金參與行業並購。
興業證券分析,醫藥企業外延式並購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在內生增長逐步放緩的情況下,醫藥上市公司為了延長公司的成長週期,並購自然成為延續業績高增長最可行的方式。從經營層面看,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收購具有一定業績體量的企業擴充產品線、獲得優質管道、擴大自身經營規模,提高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跨入新領域,改變業務結構,加速轉型。
史立臣認為,上市藥企追逐新技術、新模式的並購方向符合當下的市場發展趨勢。近期上市藥企密集定增並購,也是在為搶奪優質資源做儲備,定增成效最快,而且較之銀行貸款等其他途徑成本也更低。“參與定增的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增速最快的也是民營企業,資本市場助推他們迅速發展成長。”
資本市場對企業的發展、並購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興業證券研報顯示,樂普醫療(300003.SZ)、凱利泰(300326.SZ)、新華醫療(600587.SH)等通過並購均取得較快的業績增速。而在國企中,東北製藥(000597.SZ)也通過定增得以轉型。
東北製藥此前的主業為原料藥生產,如維生素C、左卡尼汀、吡拉西坦、磷黴素系列、金剛烷胺等,曾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份額,位居維生素C生產企業第二,但由於產能過剩、附加值低,維生素行業生存艱難。於是,東北製藥宣佈轉型附加值更高的製劑藥,並上馬製劑的生產線新版GMP.
2014年7月18日,東北製藥發佈定增報告,增發1.41億股,發行價格7.8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10.99億元,擬投向卡前列甲酯建設工程、黃連素及中間體胡椒環建設工程等六大專案。
後隨著小廠不斷關停,東北製藥的原料藥業績逐步企穩,其目前最大看點是製劑,在通過生產線新版GMP後,製劑逐漸成為東北製藥的新增利潤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