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場內主要的杠杆工具,融資融券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時,經過一輪瘋漲和猛增的發展階段。在一輪股災的洗禮後,兩融規模再跌回萬億之下,並讓市場深刻地記下“杠杆牛市”的重挫。
一年之後,大盤反彈預期重起,兩融規模再從低位元迅速崛起。融資客激進程度有增無減,不過監管的應對之策卻迎刃有餘。以逆週期調節為導向的監管新常態下,監管層對規則的統一調控與券商的“自選動作”相結合,各自分工更明確。11月13日,滬深交易所宣佈上調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對於兩融業務發展中風險控制的反應較以往也更及時。兩融助推“杠杆市”的場景或難再重現。
融資客激進程度超年初
滬深交易所11月13日同時宣佈,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自11月23日起實施。“近期隨著市場回暖,融資規模和交易額再次快速上升,部分客戶追漲行為明顯,融資買入漲幅高、市盈率高等高風險股票金額較大。”在公告保證金比例提高的同時,上證所亦給出了調整兩融規則的理由。交易所表示,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系統性風險,有必要實施逆週期調節,提高融資保證金比例,適當降低杠杆水準,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從上周兩融發展的勢頭來看,融資客在股災後再返場時,勢頭已超過年初。“主要促因就是最近兩融漲太快,監管調整不會再等漲起來後啟動。”多位分析師均表示,此次兩融杠杆收縮之舉較以往採取措施的時間點提前,調控得更及時。
滬深交易所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五(11月13日),兩融餘額達1.17萬億元,環比前一周增長835億元,環比增長了7.7%,創年內兩融餘額單周環比增速的最高值。在此之前,今年3月13日、3月6日和4月10日時兩融餘額環比增速曾突破6%,分別達到6.9%、6.4%、6.34%。
此外,11月13日當周融資盤淨買入達833.63億元。就全年來看,單周融資盤淨買入額超過800億元的只有8個交易周。在大盤不斷創新高的5月底、6月初,也只有兩個交易周融資盤淨買入超過800億元。
“兩融最近漲得很快,收縮杠杆是為了擠出投機泡沫。這次統一調整的是杠杆率,可視為在鼓勵通過增加市值來融資,禁止不花真金白銀就去融資買股票。”某券商策略分析師向本報表示。而更多觀點則強調,與此前兩融規則的數次調整相比,此次對於兩融業務發展和市場走勢的衝擊更為平緩,為杠杆資金降溫之意明顯。
從此次調整的執行方式來看,增量的新開合約受影響程度更大。證監會在上周例會上要求,本次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提高到100%,只是針對新增的融資交易;對於存量的融資合約,投資者不需要追加保證金或者平倉,合約到期後也可以按照合同規定進行展期。同時,各個公司在符合監管要求下,可以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和客戶情況進行調整。
申萬宏源(000166)分析師丁一對此表示,兩融規則調整新規只影響增量,對現有兩融存量資金不產生直接“擠出”效應,“保證金比例僅僅決定投資者初始能借多少錢和券,存量規模是否需要追加保證金由維持擔保比例監控,而該指標並未調整”。
上述分析師還強調,以上周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280%來測算,當前市場平均的杠杆為1∶0.56。即便按照融資客戶全部以股票作為抵押品來測算,融資開倉杠杆僅略高於交易所新規的1倍杠杆。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賣出股票現金開倉,維持原有的杠杆水準,“理論上將會有部分使用1倍杠杆以上開倉的投資者受限,但我們認為短期影響依然可控。中期來看,需要降杠杆的幅度也有限。”
兩融難再助漲“杠杆市”
對於以逆週期調節為導向的兩融業務規則調整,市場並不陌生。
證監會7月1日發佈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將建立健全融資融券業務的逆週期調節機制,對融資融券業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規出臺前“逆週期調節”機制已在踐行。實際執行中,兩融餘額上半年瘋漲時就有一系列收緊杠杆、加強風控的監管措施出臺。而在暴跌時融資客加速出逃、修復期兩融交易萎靡不振之際,相關指標和約束也有相應放寬。這一調節機制除受監管層統一調控之外,券商各自的“自選動作”也是兩融業務重要的影響因素。
今年二季度,兩融業務的監管趨勢不斷收緊,多家券商紛紛下調兩融標的折算率、收緊集中度管理。而在9月,兩融交易持續低位元徘徊時,多家券商又有上調折算率、允許展期、放寬追加保證金等調整。
對於此次兩融規則調整對行業的影響,有券商人士認為,將受到直接影響的是客戶群體,兩融業務短期的規模增速會受一定影響,但業務發展並不會有較大衝擊,“畢竟是散戶可用的主要杠杆工具,行情如果能持續反彈,客戶還是會想辦法加杠杆的”。
但財富證券分析師對此表示,對券商短期仍形成利空影響。“今年以來多家券商融資,希望加大資本仲介業務規模擴大收益,新規則下兩融杠杆率降至1倍後,悲觀估計新增兩融規模空間將減少35%。但從整體看降低杠杆水準,將有利於控制風險、平緩市場波動,鞏固慢牛格局。”
還有兩融業務相關人士此前強調,在兩融業務新規正式出臺後,部分自主權由監管層移至交易所和券商手中。經過實踐和調整後,將逐漸變為監管層把握逆週期調節的大勢和方向、調節融資盤情緒,券商再靈活調節具體業務的風險。
這也意味著,兩融再次崛起或與前一輪瘋漲的路徑有所不同。在前一輪“杠杆牛市”瘋漲過程中,券商所呈現的風控鬆緊度各異,部分激進的券商為保證業務規模,高點位元時仍未對高杠杆做調整。但在當前強調逆週期調節的監管體制下,此類動作或難維繫。調控的重點有望前移,避免再現杠杆市,並減少了事後調整可能導致的平倉壓力。
一年之後,大盤反彈預期重起,兩融規模再從低位元迅速崛起。融資客激進程度有增無減,不過監管的應對之策卻迎刃有餘。以逆週期調節為導向的監管新常態下,監管層對規則的統一調控與券商的“自選動作”相結合,各自分工更明確。11月13日,滬深交易所宣佈上調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對於兩融業務發展中風險控制的反應較以往也更及時。兩融助推“杠杆市”的場景或難再重現。
融資客激進程度超年初
滬深交易所11月13日同時宣佈,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自11月23日起實施。“近期隨著市場回暖,融資規模和交易額再次快速上升,部分客戶追漲行為明顯,融資買入漲幅高、市盈率高等高風險股票金額較大。”在公告保證金比例提高的同時,上證所亦給出了調整兩融規則的理由。交易所表示,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系統性風險,有必要實施逆週期調節,提高融資保證金比例,適當降低杠杆水準,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從上周兩融發展的勢頭來看,融資客在股災後再返場時,勢頭已超過年初。“主要促因就是最近兩融漲太快,監管調整不會再等漲起來後啟動。”多位分析師均表示,此次兩融杠杆收縮之舉較以往採取措施的時間點提前,調控得更及時。
滬深交易所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五(11月13日),兩融餘額達1.17萬億元,環比前一周增長835億元,環比增長了7.7%,創年內兩融餘額單周環比增速的最高值。在此之前,今年3月13日、3月6日和4月10日時兩融餘額環比增速曾突破6%,分別達到6.9%、6.4%、6.34%。
此外,11月13日當周融資盤淨買入達833.63億元。就全年來看,單周融資盤淨買入額超過800億元的只有8個交易周。在大盤不斷創新高的5月底、6月初,也只有兩個交易周融資盤淨買入超過800億元。
“兩融最近漲得很快,收縮杠杆是為了擠出投機泡沫。這次統一調整的是杠杆率,可視為在鼓勵通過增加市值來融資,禁止不花真金白銀就去融資買股票。”某券商策略分析師向本報表示。而更多觀點則強調,與此前兩融規則的數次調整相比,此次對於兩融業務發展和市場走勢的衝擊更為平緩,為杠杆資金降溫之意明顯。
從此次調整的執行方式來看,增量的新開合約受影響程度更大。證監會在上周例會上要求,本次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提高到100%,只是針對新增的融資交易;對於存量的融資合約,投資者不需要追加保證金或者平倉,合約到期後也可以按照合同規定進行展期。同時,各個公司在符合監管要求下,可以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和客戶情況進行調整。
申萬宏源(000166)分析師丁一對此表示,兩融規則調整新規只影響增量,對現有兩融存量資金不產生直接“擠出”效應,“保證金比例僅僅決定投資者初始能借多少錢和券,存量規模是否需要追加保證金由維持擔保比例監控,而該指標並未調整”。
上述分析師還強調,以上周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280%來測算,當前市場平均的杠杆為1∶0.56。即便按照融資客戶全部以股票作為抵押品來測算,融資開倉杠杆僅略高於交易所新規的1倍杠杆。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賣出股票現金開倉,維持原有的杠杆水準,“理論上將會有部分使用1倍杠杆以上開倉的投資者受限,但我們認為短期影響依然可控。中期來看,需要降杠杆的幅度也有限。”
兩融難再助漲“杠杆市”
對於以逆週期調節為導向的兩融業務規則調整,市場並不陌生。
證監會7月1日發佈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將建立健全融資融券業務的逆週期調節機制,對融資融券業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規出臺前“逆週期調節”機制已在踐行。實際執行中,兩融餘額上半年瘋漲時就有一系列收緊杠杆、加強風控的監管措施出臺。而在暴跌時融資客加速出逃、修復期兩融交易萎靡不振之際,相關指標和約束也有相應放寬。這一調節機制除受監管層統一調控之外,券商各自的“自選動作”也是兩融業務重要的影響因素。
今年二季度,兩融業務的監管趨勢不斷收緊,多家券商紛紛下調兩融標的折算率、收緊集中度管理。而在9月,兩融交易持續低位元徘徊時,多家券商又有上調折算率、允許展期、放寬追加保證金等調整。
對於此次兩融規則調整對行業的影響,有券商人士認為,將受到直接影響的是客戶群體,兩融業務短期的規模增速會受一定影響,但業務發展並不會有較大衝擊,“畢竟是散戶可用的主要杠杆工具,行情如果能持續反彈,客戶還是會想辦法加杠杆的”。
但財富證券分析師對此表示,對券商短期仍形成利空影響。“今年以來多家券商融資,希望加大資本仲介業務規模擴大收益,新規則下兩融杠杆率降至1倍後,悲觀估計新增兩融規模空間將減少35%。但從整體看降低杠杆水準,將有利於控制風險、平緩市場波動,鞏固慢牛格局。”
還有兩融業務相關人士此前強調,在兩融業務新規正式出臺後,部分自主權由監管層移至交易所和券商手中。經過實踐和調整後,將逐漸變為監管層把握逆週期調節的大勢和方向、調節融資盤情緒,券商再靈活調節具體業務的風險。
這也意味著,兩融再次崛起或與前一輪瘋漲的路徑有所不同。在前一輪“杠杆牛市”瘋漲過程中,券商所呈現的風控鬆緊度各異,部分激進的券商為保證業務規模,高點位元時仍未對高杠杆做調整。但在當前強調逆週期調節的監管體制下,此類動作或難維繫。調控的重點有望前移,避免再現杠杆市,並減少了事後調整可能導致的平倉壓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