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3日電題:中國內地金融衍生品市場步入"期權時代"
新華社記者潘清 陳雲富
股指期貨交易起步近10年後,中國內地金融衍生品市場步入"期權時代"。23日,滬深300股指期權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境內首只股指期權產品。
據瞭解,當日上市的滬深300股指期權以滬深300指數為合約標的,最小變動價位0.2點,合約乘數為每點100元人民幣,採用現金交割和歐式行權的方式。
所謂股指期權,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規定買方有權在未來某一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以股票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標準化合約。股指期權不僅是國際市場發展成熟的衍生產品,也是海外市場投資者較廣泛使用的避險工具之一。
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股指期權交易規模為43.5億手,以標普500、日經225指數等全球知名股票指數為標的的股指期權交易活躍,交易量排名靠前。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推出股票股指期權交易,對健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產品佈局具有深遠意義。股指期權功能充分發揮後,能夠反映標的指數波動率,説明投資者靈活調整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結構,豐富交易策略,有助於為股票市場引入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目前中國內地擁有全球第二大股票現貨市場,經過近30年發展,滬深股市相繼迎來3770餘家上市公司登陸。截至12月20日,A股總市值超過58萬億元人民幣,流通市值超過47萬億元人民幣。
體量龐大的現貨市場,要求配置制度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品種豐富的期貨、期權市場。自2010年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開創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以來,近10年間,內地唯一的金融期貨交易所已陸續上市中證500、5年期國債等6個金融期貨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規範、透明、高效的風險對沖手段。
在此基礎上,全新亮相的股指期權為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新的風險管理工具選擇。
當日,滬深兩大交易所也同時上線滬深300ETF期權交易,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期權產品創新呈現"加速"狀態。在此之前,A股市場首只期權產品上證50ETF期權2015年掛牌上海證券交易所,"試水"近5年來日均成交249萬張,日均持倉335萬張,日均受保市值突破200億元,成為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利器"。
"相比期貨產品,期權類似於保險產品。"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系金融工程教授鄭振龍表示,期權將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分離,買方支付權利金相當於支付"保險費",可以規避市場不利走勢時對其持倉組合的影響,也不放棄整體組合獲得收益的可能。
"正是由於期權這種便利的`保險`功能,使得投資者在期初可將持倉最大虧損固定在較低水準,使其敢於並安心長期持有股票,有利於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改變頻繁買賣、波段操作的股市短期行為,降低股票市場的過度波動。"民創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周榮華表示,這有助於增強資本市場對於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吸引力,通過優化市場生態結構,推動股市價值投資文化的形成。
方星海說,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結合中國實際,近年來中國衍生品市場正著力做好"一個擴面、兩個加深":擴大期貨和衍生品對基礎資產的覆蓋面,加大產品的供給;深化產品類型,每一類的基礎資產既要有期貨,也要有期權;深化投資者參與,既培育和發展國內產業和機構投資者,也吸引境外投資者廣泛參與中國境內期貨市場。
"無論從發展歷史還是從各國實踐來看,期權和期貨幾乎都是並行產生,且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國金期貨原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表示,作為風險管理市場的兩塊"基石",期權和期貨共同形成完整的場內市場風險管理體系,滿足經濟實體多樣化、複雜化的避險需求,助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