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期貨

期貨衍生品成制糖業“白騎士”

中国证券网
2017-11-07 10:39

已收藏

上游原料價格鎖定,下游生產產品價格卻隨行就市,這是國內甘蔗壓榨企業面臨的困境。

目前,國內甘蔗最低收購價格已是全球最高,而且白糖內外價差仍然持續擴大。對於制糖企業來說,面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而期貨和期權工具正在成為制糖工業的“白騎士”。

“較大的內外價差導致非正規管道進口白糖衝擊國內市場,造成政府和上下游產業利益受損,嚴重影響了國內正常的進出口和貿易秩序。”中糧屯河糖業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貿易部總經理吳震表示。

在2014年11月份實施原糖進口行業自律後,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走勢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內外價差持續擴大,特別是2017年5月22日國家對食糖採取貿易救濟保護措施後,國內外價差持續處於高位。

雲南南華糖業有關負責人也有同感,“國內甘蔗最低收購價格已經是全世界最高價了,白糖如此大的內外價差,對於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上游價格鎖定的同時,糖廠則承擔了全部的價格波動風險,對於制糖企業來說,長期穩健經營的壓力巨大。

目前,國內政府對於食糖產業採取了進口管控,實施了行業自律,這些政策措施在過去的一年裡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比如,2016/2017年度榨季,國內白砂糖銷售均價達到了6674元/噸,較前一個榨季提高了1065元/噸,制糖行業實現了全面盈利,蔗農糖料款得到及時兌付。

但長期來看,國內制糖行業風險仍然巨大。路易達孚(中國)貿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周學軍認為,“無論是對貿易商、進口商,還是加工型企業來說,若沒有在國內利用期貨平臺鎖定利潤、管理風險的話,一旦原料價格大跌,後期貿易流通價格或下游產品只能賤賣,這樣一來,企業又會面臨經營風險。因此,上游原料價格的波動對企業來說是雙重風險。”

對此,近兩年來,國內貿易商積極利用鄭商所白糖期貨參與基差交易和盤麵點價,報價方式也逐漸由傳統的固定價報價發展為“盤麵點價+升貼水”的模式。比如,在採購方面,一些大型糖企還根據不同的業務模式,形成了自產糖套保、原糖進口加工套保以及國內貿易糖套保等方式。

貿易方面,糖廠也在進一步推動基差點價交易在市場中的應用,並通過在盤面套期保值規模的逐步提高,進一步活躍整個白糖期現貨市場。從記者近日走訪的山東、雲南、北京等地的多家不同類型的糖企來看,這些多種多樣的套保方式已經使得糖企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均能有效地規避價格風險。

吳震表示,中糧糖業在點價操作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將上游制糖企業和下游用糖企業的需求有機結合,解決了雙方在買賣價格上的分歧,滿足了用糖企業對於糖源的品質要求。

山東星光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曹永興表示,國內白糖期權的上市為白糖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套期保值工具。但由於目前企業參與期權交易的頭寸數量較少,對企業整體經營情況影響較小,下一步將加大操作力度,從小單量逐漸提高操作力度。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