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至今正好滿月。《證券日報》記者從外匯交易中心獲悉,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641,較上一個交易日上漲217個基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6個交易日累計下跌863個基點,下跌幅度為1.3%。
除美元之外,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中間價則呈現出升值的態勢。《證券日報》記者經過統計發現,10月1日以來,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和英鎊分別升值幅度達0.78%、2.09%和4.67%。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昨日美元指數回落0.62個基點,人民幣匯率則上調逾200個基點,這說明人民銀行正在充分貫徹和執行“收盤+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匯率形成機制,央行政策的重點是維持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的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納入SDR意味著其他國際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資產有了制度安排和保障,未來是否購買還取決於人民幣資產的表現以及我國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
趙錫軍表示,人民幣納入SDR一個月以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定態勢。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由我國經濟基本面、國際收支狀況、外匯儲備、金融穩健性等因素來決定,可以說,上述因素均不支持人民幣匯率出現單邊貶值的態勢。而從中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則更為複雜,主要由投資者的預期、情緒、國際發生的經濟政治變化以及有關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整有關,目前來看,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整成為短期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最重要的因素,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導致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震盪。
“短期來看,在美聯儲加息落地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可能繼續承壓。”黃志龍認為,但只要人民幣對美元不出現恐慌性貶值,央行對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容忍度,這也吸取了去年“8·11匯改”前的教訓,當時美元指數一年累計升值接近20%,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沒有及時調整,人民幣也積累了巨大的對美元的貶值壓力,這使得“8·11匯改”後人民幣出現了恐慌性貶值壓力,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