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熱點問答)國際油價"大跳水"到底為哪般
新華社記者宿亮
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何去何從?
作為重要經濟指標,國際油價今年年初以來走出震盪下行的趨勢。上周,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出現歷史性暴跌,首次跌至負值,引發市場恐慌。國際油價為什麼會暴跌?對世界經濟復蘇有哪些影響?
近期油價走勢如何?
2018年,國際油價平均價格約為每桶65美元。2019年,由於整體供大於求,抑制國際油價上行,全年都幾乎沒有突破每桶65美元。投資者原本希望,國際油價能在2020年強勢反彈。但多重因素疊加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國際油價劇烈震盪。
今年前四個月,可劃分為國際油價走勢的四個階段。油價整體下滑,但原因各不相同。1月,針對去年年底上漲,國際油價回檔,WTI平均價格從月初的每桶60美元跌至月末的每桶50美元。2月,新冠疫情暴發,投資者預計市場需求減少,WTI平均價格從每桶51美元降到44美元。
3月,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協定談判破裂、多方增加產能,WTI平均價格暴跌至每桶20美元水準。4月,因疫情衝擊供需關係、全球庫存空間所剩無幾,WTI出現"負油價"。
"負油價"還會出現?
"負油價"的出現,有市場因素,也有交易規則變化的因素。
就供需來看,主要產油國此前為爭奪市場份額,"保量不保價"。而全球能源需求此時卻因疫情萎縮,市場人士估計第二季度原油需求可能創下25年來新低。
就庫存來看,分析人士認為4月底全球庫存可能達到13億桶,距離全球庫存空間總量估值只差1億桶;而三大產油國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每日生產能力均為千萬桶水準。這意味著如果需求不能大規模釋放,全球庫存空間餘量將很快用盡。
就海運來看,運力因疫情嚴重受阻、成本迅速提升。另外,全球原油庫存空間有4億桶在海上,疫情導致油輪不能正常運轉也增加了使用這些空間的難度。
交易所方面,紐約商品交易所所屬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在此前曾針對"零油價"或"負油價"調整交易規則。3月19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修改原先的市場熔斷標準,並從4月5日開始支援價格零值交易和負值交易,並於4月15日測試系統。
而就在4月20日,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37.63美元。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中國、印度投資者巨虧的情況。
就中短期而言,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導致"負油價"出現的因素仍然存在,6月期貨價格仍有可能繼續下跌。由於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國際油價很可能繼續超跌後才能反彈。
"負油價"對全球經濟有什麼影響?
從全球經濟來看,"負油價"或油價暴跌主要有兩方面負面影響。
一方面,不利於金融穩定,加劇動盪和危機。在美國金融市場上,一個重要資金來源是"石油美元",也就是產油國獲得大量外匯後,把錢投資到華爾街金融市場。但現在產油國在低油價壓力下必然要回流"石油美元",將導致美國資本外流。
同時,美國葉岩油背後靠金融資本支撐。一些專家估算,葉岩油開採成本是每桶30美元至70美元,在目前價格水準下,資金鏈會斷裂。知名葉岩油企業美國惠廷石油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這些企業如果大規模債務重組,將導致嚴重危機,這也是目前美國政府最擔憂的問題。
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和油氣企業將承受極大壓力。據瞭解,沙特年初制定預算時參考油價標準超過每桶60美元,俄羅斯超過每桶40美元。即便兩國開採成本比美國低,現在的油價水準也讓這兩個主要產油國承受巨大財政壓力。
另外,以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殼牌為代表的大型油氣企業財務壓力都在加大,只能通過大幅削減資本投資來平衡。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油價維持在低水準並非完全是壞事。現階段,歐美央行均大肆使用量化寬鬆政策,這將導致在經濟復蘇時出現通貨膨脹,而低油價有利於遏制通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