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發,臨近年末,曝光的假章事件引發二級市場出現跌停。另據不完全統計,12月份以來,已有數十家企業在銀行間債市取消或推遲債券發行,累計金額超1000億元,這一粗略資料還不包括交易所市場取消或延期發行的債券。造成債券市場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債券市場該如何發展?
近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第一創業證券主辦、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承辦的“2016中國債券論壇”在京舉行,眾多業界專家就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前景,以及債市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這次債市下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水汝慶說,“一是週期性因素,經過近三年的牛市,市場已面臨調整的需要。同時,又遇上年末流動性需求比較大,美聯儲加息,強勢美元引發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二是去杠杆因素,市場已經在主動去杠杆。此外,信用事件加大了流動性緊張的預期。”
但是,他也指出,不能因為短期局部的變化和個案來片面誇大一些負面因素。水汝慶列舉監測資料從多角度分析了債券市場的情況,一是債券市場體系內部整體杠杆水準不算高。他說,自2010年以後,銀行間債市杠杆率整體是上升的趨勢。2015年年末達到峰值1.14倍,2016年趨於回落;二是季節週期性特徵比較明顯,每逢季末,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的時候杠杆會上升,這也和季末的考核因素造成流動性管理的需求上升有關;三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債券託管量占近70%,是市場穩定的壓倉石,有助於市場化短期因素的擾動;四是代持交易規模的占比有限,敞口風險12萬億元,整體風險水準有限。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證券業協會固定收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錢龍海則從券商角度認真反思。他認為,市場參與機構應加強對交易者信用風險的管理,加強銀行間市場違約誠信檔案的建設,建立自律的市場。同時,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避免“一個機構出問題,整個市場就會出現問題”的現象。他還提出,借鑒美國債市分層方式,通過完善制度,不斷改進目前扁平的市場結構,形成結構層次豐富、功能完善、競爭有序、統一監管、互聯互通的國際性債券市場。
論壇上同期發佈了會議主辦方聯合出品的年度報告《中國債券市場2016》,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彭興韻總結了過去一年國內債券市場的情況。他認為,債券違約正在從發行人主體違約,演變到二級市場的交易對手違約,而且後者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衝擊遠遠大於前者,它對其他金融市場的傳染性也甚於有限度的發行人違約的影響,所以在未來,對二級市場的交易應該給予更高的關注。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則認為,一方面,“2015年以來快速擴張的中國信用債券市場,信用違約將成為常態,我們要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是市場的進步,讓企業用自己的信用面對市場,也讓投資者看到這個市場其實是有風險的,凸顯不同投資主體,不同風險偏好和投資傾向,真正開始發揮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作用。
近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第一創業證券主辦、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承辦的“2016中國債券論壇”在京舉行,眾多業界專家就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前景,以及債市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這次債市下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水汝慶說,“一是週期性因素,經過近三年的牛市,市場已面臨調整的需要。同時,又遇上年末流動性需求比較大,美聯儲加息,強勢美元引發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二是去杠杆因素,市場已經在主動去杠杆。此外,信用事件加大了流動性緊張的預期。”
但是,他也指出,不能因為短期局部的變化和個案來片面誇大一些負面因素。水汝慶列舉監測資料從多角度分析了債券市場的情況,一是債券市場體系內部整體杠杆水準不算高。他說,自2010年以後,銀行間債市杠杆率整體是上升的趨勢。2015年年末達到峰值1.14倍,2016年趨於回落;二是季節週期性特徵比較明顯,每逢季末,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的時候杠杆會上升,這也和季末的考核因素造成流動性管理的需求上升有關;三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債券託管量占近70%,是市場穩定的壓倉石,有助於市場化短期因素的擾動;四是代持交易規模的占比有限,敞口風險12萬億元,整體風險水準有限。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證券業協會固定收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錢龍海則從券商角度認真反思。他認為,市場參與機構應加強對交易者信用風險的管理,加強銀行間市場違約誠信檔案的建設,建立自律的市場。同時,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避免“一個機構出問題,整個市場就會出現問題”的現象。他還提出,借鑒美國債市分層方式,通過完善制度,不斷改進目前扁平的市場結構,形成結構層次豐富、功能完善、競爭有序、統一監管、互聯互通的國際性債券市場。
論壇上同期發佈了會議主辦方聯合出品的年度報告《中國債券市場2016》,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彭興韻總結了過去一年國內債券市場的情況。他認為,債券違約正在從發行人主體違約,演變到二級市場的交易對手違約,而且後者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衝擊遠遠大於前者,它對其他金融市場的傳染性也甚於有限度的發行人違約的影響,所以在未來,對二級市場的交易應該給予更高的關注。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則認為,一方面,“2015年以來快速擴張的中國信用債券市場,信用違約將成為常態,我們要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是市場的進步,讓企業用自己的信用面對市場,也讓投資者看到這個市場其實是有風險的,凸顯不同投資主體,不同風險偏好和投資傾向,真正開始發揮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作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