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千里京滬"一線牽"--世界最快高鐵見證中國高品質發展
新華社記者楊迪、賈遠琨、丁靜
這幾年,徐麗霞成了上海虹橋站和北京南站的常客。作為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的銷售經理,經常往返京滬兩地,徐麗霞已將高鐵出行作為首選。
"以前總覺得去趟北京遠得不得了,一來一回火車票難買還很折騰,現在一般只需要四五個小時。"徐麗霞說,高鐵出行方便、舒適,像坐飛機一樣體面。
這完全得益於10年前京滬高鐵的開行,讓1318公里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過去13小時的行程,到現在最快僅需4小時18分。
6月30日,京滬高鐵迎來運營10周年。10年間,它已成為中國客流量最大、最繁忙、最先盈利的高鐵線路。
這條高鐵線路連接京津冀、長三角兩大世界級城市群,所穿越的中國東、中部七省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占到全國四成;已累計安全運送旅客13.5億人次,全線累計開行列車近120萬列,累計行程超過15.8億公里,相當於繞赤道跑了近4萬圈。
"京滬高鐵單日開行旅客列車最高達到666列,單日最高發送旅客達到79.8萬人次,年旅客發送量最高峰時達到2.1億人次,即使在新冠疫情後也達到了1.3億人次。"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洪潤說,京滬高鐵以中國高鐵3.7%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中國高鐵9.3%、全國鐵路6%的旅客發送量。
同時,京滬高鐵還是當今世界運營時速最快的高速鐵路,最高運行時速350公里,發車間隔最短只有4分鐘。這樣的"京滬速度",讓沿線地區的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資訊流快速有序流動。
"從昆山南坐高鐵到上海虹橋最快只需17分鐘,再換乘地鐵去公司不到1小時,這幾乎與居住在上海嘉定區、閔行區的同事上班時間差不多。準時、准點、不堵車。"家住昆山的張先生每天打著"高的"上下班,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以這條高鐵為依託,沿線崛起24個高鐵新城、高鐵新區,已成為吸引產業聚集和促進產業優化佈局的重要載體,重構著中國東、中部的發展版圖。
在濟南西站周邊,高鐵開通前的大片村莊和莊稼地,已經被一片欣欣向榮的新建樓宇取代。濟南西站所在的濟南市槐蔭區,利用超過240萬平方米的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核心區,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圈人員、資訊、資金彙集的城市"會客廳"。山東省會大劇院、濟南市圖書館、印象濟南·泉世界等文化和商業設施也陸續建成。
京滬高鐵五大客運樞紐站之一的南京南站,有"亞洲第一大高鐵站"之稱,區域日均人流量已超過40萬人次、車流量接近10萬輛次。
"這裡也是無數創業者的`夢想始發站`。"南京市雨花臺區常務副區長淩向前說,雨花臺區把城市交通樞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競爭優勢,打造中國(南京)軟體穀,聚集起700多家高新企業、3000多家軟體公司、30多萬軟體工程師,成為南京年輕人最多、智力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乘坐高鐵往返於全國各地已經是雨花臺區創業者的日常軌跡,他們幾乎每天都與京滬高鐵發生著聯繫。"淩向前說。
這條"高鐵經濟走廊"還是一條"綠色走廊":占地僅為高速公路的1/2,對減少碳排放的貢獻約為200萬噸/年。
在拉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京滬高鐵也不斷推動中國高鐵事業進步,不管是技術標準還是運營維護,都堪稱中國高鐵"標杆"。
6月25日,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在京滬高鐵上線。相比標準配置的復興號動車組,復興號智慧動車組在座椅設計、旅客資訊及娛樂系統、車內環境控制、廚房設施、客室空調、殘疾人旅客服務、列車WiFi等7個方面提供更好體驗;在乙太網控車、車載安全監測、乘務員室智慧顯示、監控室智慧監控屏監控、手持移動終端巡查等9個方面,增加了多項智慧運維功能。
京滬高鐵也被譽為"中國高鐵第一股",最早邁出中國高鐵資產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改革步伐。去年1月16日,京滬高鐵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
"京滬高鐵是中國鐵路最優質的資產。"京滬高鐵公司董事會秘書趙非向記者介紹,自開通運營的第4年,即2014年以來,京滬高鐵連續實現盈利,2014至2019年淨利潤年均增幅高達39.4%;即便在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交通運輸行業造成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京滬高鐵仍保持盈利韌性,實現盈利45.86億元。
"世界高鐵看中國,中國高鐵看京滬。"劉洪潤說,下一個10年裡京滬高鐵將從"拓展""智能""優化""提升"四個方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參與采寫記者:樊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