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1月10日電(記者鄭昕、雷肖霄)麵粉、蜂蜜、食用油……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集中展出的近百種特產,在今年10月下旬的第27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如今,走在"中國農科城"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上合"已經成了與"農科"元素交相輝映的品牌。
從展銷特色農產品的上合組織國家優質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上合生活館",到"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等機構,楊淩不僅是上合組織開展農業合作的新高地,也成為培育上合國家農科技術人才的"蓄水池"。
"示範基地是一個多邊合作平臺,它能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創建現代化`智慧農業`與`智慧農場`提供樣板,有助於相關國家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和乾旱半乾旱土壤的開發,同時為行業專家培訓提供新的舞臺。"楊淩農高會期間,上合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說。
隨著示範基地在今年楊淩農高會上正式掛牌成立,未來有一批現代農業研究與技術推廣應用平臺將陸續建成,並開展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農業科研交流合作、現代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培訓、國際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實現區域間互利共贏。
加強同上合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是中國賦予楊淩的"新使命",這不僅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農業交往合作帶來新機遇,更為楊淩走向世界農業舞臺中心、提升高品質對外開放,提供了一個新的起點。
楊淩示範區國際合作局局長明濤告訴記者,開展援外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楊淩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基於這一認識,我們注重整合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形成了以楊淩示範區國際合作局為主導、高校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力量配合的培訓體系。"他說。
根據受援國家和學員實際需求,楊淩建立起以位於楊淩示範區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教授為主體,國內外各大高校、各行業領域專家、農民技術人才等知名專家廣泛參與的援外培訓師資庫,並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培訓場地、實訓基地、學員食宿安排等方面豐富拓展。
根據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工作辦公室(簡稱"上合辦")的統計,截至目前,楊淩通過積極對接上合組織秘書處、上合組織有關國家農業部門,已進行以上合組織國家為主體的農業技術和管理培訓班10期,對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上合國家的200多名學員進行了培訓。
截至201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培養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學歷生286人,分佈在該校農學院、水保所等16個院(所),涉及作物遺傳育種等50餘個專業。
楊淩依託豐富的農科教資源優勢及援外培訓相關資源,還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開展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把課堂開在田間地頭,在海外以受援地農業園區為示範,不僅"實戰"培訓了一大批農技人才,還帶動當地現代農業發展。
其中,楊淩專家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建設的中哈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種植了包括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等6大類24個品種,豐富了當地的種植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上合國家學員無法來華實地學習的困難,楊淩開通"空中課堂"遠端培訓課,針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內各國的農業產業發展現狀,開發製作不同產業類型的線上視頻培訓課程,通過漢、英、俄等語言進行農業技術遠端培訓教育,拓展培訓覆蓋面,提升培訓影響力。
截至今年10月下旬,"空中課堂"已面向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技人員、科研人員和農場主等,開展5期線上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產環境調控類培訓的直播課程,線上課程點擊量超過2000多人次,教學視頻點擊量達到6000餘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上合辦常務副主任馬靜告訴記者,今後基地還將利用多種形式持續發揮楊淩農業科技的示範帶動效應,通過培訓交流促進與上合組織國家在農業領域深層次合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