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70年,中國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取得科技突破

北京
2019-10-15 14:32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題:70年,中國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取得科技突破

新華社記者車雲龍 全曉書

寬敞明亮的展廳內,1943年出生的毛女士停在一輛"解放"牌汽車前仔細打量,她的思緒一下回到了半個世紀前。

"我21歲大學畢業,就是坐著`解放`牌汽車從南昌去省內其他城市實習的。"毛女士回憶道,由於途經盤山公路,山路崎嶇,僅僅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仍需要兩天才到。

1956年問世的"解放"牌載重汽車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國產汽車。在毛女士參觀的"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像"解放"牌汽車這樣的"新中國第一"大約有150項,其中包括很多在科技領域的新進展、新突破。

打造更便捷的交通

談到中國的發展變化,今年38歲的姜貞和毛女士一樣,感觸最深的就是交通越來越便捷。

"20年前從大連來北京上大學時,只能坐汽車,要花整整一夜。現在有了高鐵,快多了,逢年過節回趟老家只用4個半小時。"薑貞說。

70年來,中國的交通網絡日益完善。除了城市內外,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路早已延伸至崇山峻嶺之間、高原荒漠之上。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建成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中國成功克服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取得了多項世界頂尖科技突破。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資料,截至201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3.1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2.9萬公里以上。

在高鐵飛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科研人員仍在不斷探索更多的未來交通方式。今年5月,設計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標誌著中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2016年5月,中國第一條自主設計的時速100公里的中低速磁浮線路在湖南長沙開通運營。截至今年8月底,長沙磁浮線路運送旅客1000多萬人次。

研究人員對磁浮列車的前景充滿信心。相比地鐵,磁浮列車噪音較小、成本較低、線路規劃更加靈活,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的有效替代方案。

飛向更遙遠的深空

姜貞帶著兒子和父母同來觀展。和長輩們相比,薑貞10歲的兒子對於高鐵出行早就習以為常,令這個男孩大飽眼福的是展廳內造型各異的航天器模型。

"東方紅一號""風雲一號""神舟一號""嫦娥一號"……各種被命名為"一號"的航天器模型記錄著中國航太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演變。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太技術由此走向新紀元。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在"神舟一號"返回艙前,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楊萬濤作為志願講解員,耐心地向一批又一批參觀者講解著飛船返回艙的作用機理。

"大家對它的名稱和作用非常感興趣,問了很多相關的問題。我告訴他們,`神舟一號`搭載了青椒、西瓜、番茄等作物種子,進行了有趣的植物實驗。"楊萬濤說。

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太飛船"神舟五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太空人楊利偉送入太空。姜貞的兒子從互聯網上瞭解到這些資訊,"楊利偉"這個名字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癡迷航太的他希望自己將來有機會親眼見證中國創造更多的太空探索"第一次"。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中國航太人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取得新突破。近年來,中國的月球探測任務和空間站建設計畫更是引起了海內外前所未有的關注。

"這個展覽很有意義,特別是對於`90後``00後`來說很有必要,讓我們對於自己未曾親身體驗的發展歷程有了更多感性認識,有利於培養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楊萬濤說。

探索更健康智慧的生活

在"1965年"展廳前,一位父親正耐心地向他的孩子解釋著複雜而有序的結晶牛胰島素分子式模型。

那一年,中國科學家首次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為人類認識生命、揭開生命奧秘邁出了一大步,使中國在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這一基礎科學領域躍居世界先進行列。

展覽現場,沙眼衣原體的分離、人工心臟瓣膜的成功安置、青蒿素的發現、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癒等醫學領域重大科研進展,通過模型、錄影以及AR技術等多種方式得以再現。

70年來,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醫療保障體系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中國普通百姓的健康水準。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僅35歲,在2018年已達到77歲。

今天,電腦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正為人們帶來更加智慧的生活。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內容體現了中國人對未來生活的規劃和展望。

寬敞的展廳被佈置成未來的家,房間內的電視、空調、冰箱、電磁爐、蒸烤箱等傢俱被智慧控制中樞連成一個整體,其功能和使用情況可以投影到房間的四壁上,人們可以通過語音來控制電器。

在一台智慧冰箱前,講解員解鑫向人們介紹它的創新功能:語音控制、全面觸控螢幕、內部情況外顯、自動顯示儲藏品保質期等。而在展廳深處,人體3D健康追蹤儀、生活機器人、智慧課桌、無人駕駛巴士、城市中心花園等融入了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新應用、新場景也引發了參觀者對未來生活的無限遐想。

"我退休20多年了,眼見中國科技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先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現在覺得很幸福。這也是我一定要來看這個展覽的原因。"毛女士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