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里蘭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論文。據介紹,岩質天體也會"熱脹冷縮",月球剛形成時內部較熱,隨著內部變冷,它就像葡萄變成葡萄乾那樣皺縮。但由於月殼不像葡萄皮那麼柔軟,這種皺縮使得許多地方出現破裂和斷層,導致月震。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航天局2009年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到的3500多條"逆沖斷層"影像,對比了1969年到1977年間"阿波羅"登月任務監測到的28次淺層月震資料,發現其中至少8次月震是由月殼活動引發,而非由小行星撞擊或月球深層活動引發。這些月震相當於地球上的2級到5級地震。
地球對月球的潮汐力可能加重了月殼的破裂情況。在這8次月震中,有6次發生在月球位於或接近遠地點時,此時潮汐力的影響最大。這使得月殼上一些地方更容易出現破裂和斷層。
研究還表明,月球的皺縮可能仍在持續。"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到的一些月表影像中有亮斑,說明那裡不久前才發生月震並露出斷層,如果斷層暴露的時間較長,就會因風化作用等因素逐漸變黑。還有圖像顯示,一些地方有巨石滾下陡坡的痕跡,這些痕跡還沒有被月球經常遭受的隕石雨抹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