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雲計算虧損成常態,創業公司如何盈利?

中国证券网
2017-02-20 11:19

已收藏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雲計算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

貝恩諮詢公司最新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3900億美元。這與2015年的1800億美元規模相比,意味著該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7%。

在許多科技巨頭近期公佈的財報中,雲計算業務收入也都在持續增長。以阿裡巴巴為例,其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的2017財年Q3財報顯示,雲計算業務營收為人民幣17.64億元,同比增長115%,這已是阿裡雲的營收連續7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幅。

然而,與營收增長不相稱的是,行業內盈利者寥寥。在國際市場,行業先驅亞馬遜AWS則通過十年運營,從2015年第一季度開始實現了盈利。在國內市場,虧損甚至成為常態。

雲計算行業燒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在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競爭中,什麼樣的公司更容易勝出,雲計算市場還存在哪些潛在創業機會?

提高自動化程度來降低運維成本

雲天使基金創始人秦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如果把雲計算市場簡單劃分成公有雲和私有雲市場,公有雲市場燒錢主要是因為平臺的搭建需要很多資源,頻寬和運維本身需要花費成本。

此外,公有雲市場中,企業之間的價格戰也比較激烈。私有雲燒錢則主要是因為公司把方案提出來後,客戶決定採購解決方案本身需要時間。許多客戶往往沒有非常明確的對雲計算的需求,市場有推廣和教育的過程。

“目前確實還沒有大量的公司敢站出來說自己實現盈利了,但相信情況會一年比一年好,逐漸有公司宣佈盈虧平衡、產生盈利等。因為雲計算市場在慢慢成熟,雲服務商逐步把產品賣出去後,經營狀況在好轉。”他說。

“與2C的消費互聯網領域發展路徑不同,2B的企業級服務領域公司成長確實會慢一些。”青雲市場副總裁劉靚說。首先,技術和產品的完善需要時間;其次,摸索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找到差異化市場,並且驗證模式的可行性,也需要時間;再次,做企業級服務尤其是雲計算,除了在技術上要有積累,還需要在人員、基礎設施、設備、資料中心方面有很大投資,還要選擇面對未來的技術進行投資。

而把公有雲和私有雲業務同時推進的青雲,卻率先實現了盈利。劉靚解釋稱,良好的成本管理是青雲實現盈利的關鍵。成本管理並不意味著需要拼命節省開支,而是通過技術上的努力,在底層架構上探索投入,讓整體系統的效率變得很高。

“比如說,只要代碼寫得足夠好,自動化程度足夠高,公司就不需要有龐大的運維團隊在機房裡7×24小時值守。在每一次規模增長、技術進步帶來單位成本的下降後,青雲甚至還會以降價的形式回饋給用戶。”她說。

據瞭解,目前青雲團隊只有200人,與青雲同期成立的做雲服務的初創公司人員規模則大多在500人以上。青雲的員工中只有不到100位元工程師,他們負責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線上維護等,高度自動化的雲管理平臺可以讓一個人同時做多件事。

疊加增值服務或成企業決勝關鍵

劉靚認為,亞馬遜當年的盈利給全球雲計算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因為在此之前,很多國內巨頭還在猶豫,雲計算到底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它能否實現健康正向的商業模式。青雲此次實現盈利,首先驗證了公司產品和技術方向的可行性,雲計算服務在給客戶帶來價值的同時,本身也富有商業價值。另外,公司的造血能力也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行業的信心。

關於雲計算業務的盈利話題,阿裡雲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阿裡雲目前並不著急盈利。公司現在還是在繼續擴大市場規模的階段,普惠雲計算的價值,讓更多的企業和機構向雲轉型。

雖然目前已經實現了盈利,青雲在上市前還會進行新一輪的融資,來支持公司業務的快速增長。據瞭解,青雲此前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最近一輪是2016年年初的C輪1億美元融資。

“2016年我們完成了產品佈局和架構升級,接下來青雲除了做生態外,還要做覆蓋。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杭州、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外,我們還會逐漸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劉靚解釋說,規模的擴張和覆蓋的擴大,以及青雲對未來三五年技術的長線投資,需要有比較穩妥的現金儲備。不出意外的話,青雲在上市前只會做一輪融資了。

“青雲2016年的收入增長確實很快,超出了我們的預料。”藍馳創投合夥人陳維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認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基數比較低,不像美國雲計算使用那麼普遍。在這個足夠大並且在持續增長的市場中,最終會留下幾家做得比較好的服務商。決定競爭勝負的因素有三點,一是覆蓋使用者的數量和收入規模,二是公司能否產生盈利,三是公司不能只做底層的雲計算,還應該在雲計算上面疊加增值服務,把它做成生態,這也是關鍵所在。

陳維廣還補充道,2016年藍馳創投還投資了雲計算領域SaaS層的行業軟體,主要集中在醫療、金融、零售等行業,也投了做資料分析等的部門應用軟體。在2017年,藍馳創投則會更多地關注一些人工智慧、大資料相關的專案。

秦捷認為,在公有雲市場基本已經出現了優質的創業公司,也有BAT等巨頭參與。這個市場未來兩三年或將確定最終的格局,有三四家公司勝出。但私有雲市場被幾家公司所瓜分的信號卻沒有那麼強,因為私有雲需要客戶關係,每個公司在不同行業的資源不盡相同,這其中的壁壘很大。所以私有雲市場的競爭格局在未來幾年,都不一定能夠很確定。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