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美國航天局28日宣佈,當天成功對其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的固體火箭助推器進行了地面測試。“太空發射系統”是美國航天局為深空探測任務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被美航天局稱為“世界上威力最強的運載火箭”。無獨有偶,近期我國長征七號火箭首飛成功,而我國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15年內實現首飛。可見,各國航太事業研究和探索已有飛躍性的進展,太空經濟時代正加速到來。
各國加速佈局太空經濟 中國航太業望迎飛躍式發展
隨著人類發展的不斷進步,各國對於航太方面的探索也達到新的高度。近年來,各國在航太方面公佈了一系列計畫,包括歐洲航天局公佈的國際“月球村”計畫;中國公佈的引力波太極探測計畫、火星探測計畫;霍金提出的長距離太空旅行專案等,可見航太業望迎飛躍式發展。
中國航太業近期動作頻頻,佈局正在加速。中國科學院之前公佈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畫。在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已被列入中國科學院制訂的空間2050年規劃。空間引力波太極計畫涉及學科領域和前端技術廣泛,包括物理學、天文學、宇宙學、天體物理、空間科學、光學,以及精密測量、航太技術、導航與制導、飛行器與軌道設計等,需要發展空間超遠距離超高精度鐳射測量、超高靈敏度慣性感測器,以及超高精度衛星無拖曳控制等下一代高端空間技術。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近日召開媒體通氣會,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田玉龍介紹,未來5至10年,全面完成我國載人航太、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重大科技專項建設任務,加快實施以火星探測為重點的深空探測工程,啟動研製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工程,加快推進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等航太重大專案實施,取得一批空間科學原創性成果。未來我國的火星探測計畫將實現繞火星、落火星、巡火星的“三步”並“一步”,到2020年,我國火星探測計畫將實現大跨度的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太工程要完成長征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將完成兩顆北斗衛星發射任務,確保區域導航系統穩定運行。高分專項將發射高分三號衛星,進一步完善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建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首飛,這對於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空間站工程的實施更具有重要意義。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頻互聯網三大工程將中國航太工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市場規模在“十三五”末有望達到8000億元以上。A股中航太動力、航太機電、中國衛星等上市公司,涉及航太技術研發相關業務。
太空經濟新時代望開啟 四大領域最受關注
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太空經濟的本質是人類航太科技水準和產業發展趨勢的有效對接和模式創新。近年來,全球航太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並呈現穩定、持續增長態勢,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曾以預言網路資訊經濟是“第三次浪潮”而聞名世界的未來學家托夫勒,預測人類發展的“第四次浪潮”將是太空經濟。縱觀當今世界,太空經濟正在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創新商業模式和跨界融合應用正在吸引愈來愈多的投資,反過來推動太空經濟向前發展。據業內人士介紹,太空經濟包含的範圍相當廣闊,除傳統意義上的衛星、北斗導航、運載火箭等應用外,引力波探測、空間站、登月探測、太空旅遊等都屬於太空經濟範疇。
【四大太空經濟領域】
>> 衛星
機構觀點:廣發證券分析師表示,衛星通信技術順應資訊化戰爭需求,從海灣戰爭以來的歷次現代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全球只有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軍事通信衛星,美國規模和技術全球領先,俄羅斯數量雖多但技術較落後,歐洲各國獨自發展,雖有技術但覆蓋領域不足。我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相對落後,但需求迫切,只能依靠自己研發,我們預計未來十年國內軍用衛星通信系統投入的規模有望超過250億美元。
相關公司:中國衛星、華力創通、振芯科技
>> 北斗導航
機構觀點:根據《衛星導航產業規劃》,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北斗產業的貢獻率至少達到60%;對應2020年北斗產業規模將達到2400億元,行業成長空間巨大。安信證券研報顯示,隨著軍改步伐加快,我國北斗完整產業鏈初步形成,發展加速有望超預期。
相關公司:北斗星通、中海達、海格通信
>> 運載火箭
機構觀點:國金證券航太科技集團已經將“十三五”末的資產證券化率目標設定為45%(目前僅為15%),預計今年航太科技集團將啟動較大規模的資產重組。在此過程中,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的資產整合有望加速。
相關公司:航太動力、航太機電
>> 太空探測
機構觀點: 業內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火星探測計畫或落地,航太業有望迎來飛躍式發展。近期長征七號首飛成功,搭載的多用途飛船也進入太空,我國深空探測進程將加速推進。
相關公司:航太動力、航太電子、航太科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