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綜述:世界媒體巨頭描繪媒體未來

多哈
2016-03-22 05:51

已收藏


這是一個人人都能手持"麥克風"的時代…… 這是一個受眾對新聞資訊需求日新月異的時代…… 這是一個資訊網路和數位技術裂變式發展的時代…… 全球媒體業,特別是傳統媒體機構將向何處去?

在21日落下帷幕的第三屆世界媒體峰會上,新華社、美聯社、路透社、俄塔社、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今日俄羅斯)、半島媒體集團等世界媒體巨頭齊聚卡塔爾首都杜哈,共同為傳統媒體創新發展背書,為融合發展點贊,就這個"媒體未來之問"給出了清晰響亮的回答,描繪了未來廣闊的發展圖景。

近年來,資訊互聯網技術迅速普及,網路媒體、手機媒體等新興媒體改變了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和資訊傳播的流向與主體,導致傳統媒體廣告收入快速流失,不斷衝擊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生存方式和經營之道。

廣告收入是媒體運營的重要指標,是媒體經濟的"晴雨錶"。美聯社社長兼首席執行官加里·普魯伊特介紹說,美聯社過去幾十年的經營利潤都來自美國報業,而現在報業只占這個數字的百分之二十。

與傳統媒體廣告收入的"斷崖式"下降相比,互聯網媒體近年來卻保持了較快增長。然而,媒體業態的變局和媒體市場的此消彼長雖已無法避免,傳統媒體的主動權卻並沒有因此淪喪。

在20日杜哈峰會開幕式上,世界媒體峰會執行主席、新華社社長蔡名照發表題為《深化合作交流 共同面向未來》的演講時表示,這場媒體變革對新聞機構來說是挑戰,也同樣意味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蔡名照說,當前資訊爆炸導致資訊消費空前旺盛,但互聯網傳播的大部分內容仍是由專業新聞機構原創生產發佈的,新媒體、自媒體雖層出不窮,但很多時候只是作了"搬運工"。

他堅信,專業新聞機構仍然擁有無可替代的優勢,"機遇大於挑戰"。

今日俄羅斯副總編輯帕維爾·安德列耶夫近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媒體機構一方面要承認新技術對於拓展新聞傳播管道的作用,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推動了新聞產品消費的增長。他說,對傳統媒體來說,新興媒體既是機遇,也有挑戰,關鍵就看能否儘快適應受眾對新聞資訊服務的口味與閱讀習慣的變化。

放眼全球,媒體機構所處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不同,使得傳統媒體的數位化和網路化轉型發展難循成功範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找到適合自身需求的發展模式。

路透社全球業務總監埃文·加里克在峰會期間表示,在數位化時代挑戰下,如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創造媒體的新未來,是世界媒體面臨的一道難題。

從探索以"現場新聞"為代表的新聞樣式創新,到構建全媒體報導平臺,再到建設面向受眾的網路終端,新華社為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新型通訊社已經做了諸多嘗試,在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普魯伊特在峰會上也介紹了美聯社的做法。他說,回顧美聯社長達20年的數位化轉型創新,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對新技術的投入和關注,例如無人機報導和機器人寫稿系統。

事實上,新華社近來也已經把這兩項創新技術投入到實際新聞報導中,並取得了積極良好的效果和反響。

今日俄羅斯在社交媒體方面取得的成績使得它的發展方略令人關注。2014年11月至今,今日俄羅斯旗下的"衛星"新聞通訊社在國際主流社交媒體上的訂閱用戶超過了1200萬個,並在繼續增長。

關於"粉絲量"獲得快速增長的"秘訣",安德列耶夫總結了三點:一是一直努力發出與西方不同的聲音,二是通過新途徑與受眾互動,三是用新型新聞產品形態展示原創內容。

風雲變幻之時,孤軍奮戰不如同闖江湖。此次峰會,世界媒體巨頭也表達了願在全球傳媒業面臨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攜手並進,加強合作交流的心聲。

蔡名照說,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持續推進,加強媒體間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他呼籲全球媒體同行在世界媒體峰會框架下交流經驗、互學互鑒、合作共贏。

半島媒體集團總裁穆斯塔法·蘇瓦格表示,全球媒體機構要想共迎挑戰,抓住機遇,實現發展,就要團結一致。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在這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縱使媒體轉型之路充滿荊棘,只要全球媒體人一起結伴而行,就一定能走得更遠、更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