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調控樣本掃描 之一
對鄭州、天津單個項目進行房價下調,一方面是融創所在城市市場變化與行銷戰略調整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面這也是房企在二三線城市生態的一個縮影。
6月24日,鄭州融創象湖壹號新一期開盤。在周邊高層房價市場均價1.3萬元/平方米以上的行情下,象湖壹號高層均價1萬元/平方米,降幅超20%。但融創提出前提條件是客戶全款購房。記者于6月27日多次致電售樓處均無人接聽。
知情人士透露,近期融創兩個樓盤明顯促銷。除了上述象湖壹號之外,還有天津融園。記者致電該專案售樓處獲悉,去年9月開盤賣過一批帶裝修2.8萬元/平方米的戶型,而今只售毛坯2.4萬-2.5萬元/平方米。
鄭州、天津對於融創而言,並非新進入的市場。對鄭州、天津單個項目進行房價下調,一方面是融創所在城市市場變化與行銷戰略調整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面這也是房企在二三線城市生態的一個縮影。
一名長期關注房企的業內人士指出,融創近幾年發力並購,並購確實是快速擴張規模、增加土地儲備的必殺技。但是反過來看,在調控嚴重的現階段,土地的消化變現,對於融創來說已是負擔。“並購越多,負擔越大。”
一道現金流算術題
在2016年行情突飛猛進的情況下,融創做了兩件事情:一是項目並購飆進,二是集中火力做高端產品開發。當中還穿插了樂視並購。實際上,融創並購了樂視的地產事業群。
入股樂視後,融創股票大跌,可以說在資本市場上沒取得什麼便宜。源于孫宏斌的戰略出色,融創在過去兩年大張旗鼓收並購。收並購的本質,是用同樣的資金,獲得更多的土地儲備。也就是說,在沒有減少現金流支出的情況下獲取更多專案。
然而,瑞士信貸發佈的報告所稱,融創中國過去的記錄顯示,其規模未能轉化成盈利,因其土儲及非物業業務擴張迅速,維持對其2017至2019年核心盈利預期1.7%至1.9%的看法,遠低於公司預期的10%。
當下房企融資管道灰色部分正在消失,因此上市房企的現金流其實是一道明面上的算術題。融創步伐過大,必然經歷一個嚴重消耗了現金流的階段。
通過翻閱財報以及不完全統計,可以發現,進入2017年,融創在收並購上需要付出超過330億元,包括26億收購鏈家股份、進一步收購樂視股份79.5億元、金科股份17.23億元、收購北京和成都專案共23.04億元、36.62億元收購嘉凱城青島時代城、102.54億元收購天津星耀股權債權、18.6億元收購華城富麗、32.32億元收購大連潤德乾城等。
與此同時,接連拿地之後,融創今年上半年負債率更是一度超過200%,位居眾房企之首。2016年年報顯示,融創中國的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分別為802億元和302億元,帳面現金為698億元。加上2016年發行225億低成本境內公司債及ABS。通過簡單的加減法,可以預測,年內融創現金流趨緊,銷售回款更顯舉重若輕。
融創2015年、2016年現金流、融資、土地儲備各方面均已產生變化。2015年融創土地儲備中通過並購獲得的土地占比已經高達2/3,剩餘的1/3是通過公開招拍掛獲得。當年有2/3土儲來自四個核心城市,其餘城市僅有1/3。到了2016年,融創土地儲備高達7291萬平方米,分佈於44個城市,重點在武漢、鄭州、濟南、西安等二線城市。其中接近70%土地儲備都是通過並購獲得;30%左右是通過招拍掛市場。
城市佈局擴大的同時,融創的現金流也在變化。從2015年財報與2016年財報對比可見,不斷收並購的融創現金流卻在上漲,2015年,融創帳面現金餘額有270.58億,2014年為250.41億。2016年變成了698億元。
2016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後,融創也要面臨這道難題:在2017年上半年的銷售仍然增長,但利潤卻是下滑的。這從融創2016年溢利29.4億元,同比下降19%可見一斑。
融創方面表示,最近兩年淨利潤率低主要是因為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比較多,公司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能夠貢獻利潤的項目不多。
調控深入之下,各地成交面積大幅下滑已成事實,在今年融創多個新開樓盤中,以一號院、桃花源等高端產品線為主。
過去一年,除了收並購之外,融創在公開市場也拿了不少高價地。誠然,這些高價地地理位置偏好,較容易變現。反觀融創現階段手握多個高端專案,恰恰是其戰略上的一個失誤。以長三角區域為例,融創佈局多為高端專案,近期上海區域進入開盤籌備的融創一號府,屬於融創高端產品線。在多個二線城市限價與限購的調控政策下,融創降價或許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融創此前在年報發佈會上也指出,公司正處於一個爬坡階段,目前更關注項目標回報率、周轉、資金的使用效率等問題。
信號?
可以肯定的是,融創降價並非全線降價,更不是全國各地已開始降價。市場供需關係不一樣,比如武漢,包括融創在內的各大房企,暫無降價需求。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業內一個反向指標是,凡是現階段優惠開盤的房企,大概率資金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一家房企願意放棄利潤。”
不僅鄭州,6月25日,石家莊某項目二期低調開盤,精裝高層約1.5萬元/平方米、洋房1.55萬元/平方米,低於預期價格約15%。據瞭解,該項目周邊項目的毛坯價格,基本在1.6萬-2萬元/平方米區間。北京周邊的燕郊,也有專案房價已經下調五六千元/平方米,降幅大概是20%-30%。
去年6月20日,上述項目一期開盤。當時石家莊房價剛開始拉升,而它7000元/平方米的精裝價格,與周邊項目相比也並不“扎眼”,890套房源開盤當日即去化9成。時隔一年之後,項目二期選擇低開入市,反映了該房企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之快。
石家莊知名媒體人趙猛分析指出,部分新盤開始進入跑量模式。去年以來市場迅速回暖,新入市項目認籌火爆,大都採取溢價策略。比如石家莊東南片區的某項目,以超出諮詢價格20%入市,仍然遭遇日光。但隨著石家莊進入“限價、限購、限貸”的三限時代,市場熱度已經逐步降溫。
一個事實是,在限購的嚴控之下,全款購房,以及捆綁銷售並不能百試百靈,以石家莊這個樓盤為例,該項目雖然低開,但當日去化不及4成。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前期調控政策是留有空間的,仍有調控升級的可能。如果限制購買三套及以上,再次提高二套首付比例,同時實行住房限售的話,那麼市場去化難度將更大。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這輪政策調控週期與貨幣緊縮週期疊加,週期可能遠比想像的要長。
一個典型例子是,中梁地產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憑藉著一二線城市購買力外溢,以及出色的戰略嗅覺,實現快速增長。但是按照房價地價比逐漸走低的趨勢,中梁地產的擴張增速也會放緩。
相比之下,萬科是典型城市配套邏輯,更想賺的是運營的錢。以萬科浦東的海上傳奇項目為例,該項目今年3月份以預售證價格快速出清四期200多套房子,目前僅剩12套。業內人士評價稱該公司“非常預見性地看到了問題所在”。當然,青浦專案也在等待出售時機。
“過去一年拿地的都是想活得更好。問題是冬天來了,活得久比活得好重要多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