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海一天內迎來三塊土地出讓,且均創下區域價格“地王”,讓業界一片驚呼。有地產界人士認為,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如此火爆,恐將引發新一輪調控。
昨日上午11時,融信中國以110.1億元摘得合併後的新靜安區中興社區兩幅地塊,樓面價10.0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139%,成為中國土地成交史上單價“地王”。下午14時,中駿以總價6億獲得青浦區徐涇鎮徐南路北側地塊,溢價率165% ,樓面價4.5萬元/平方米;15時,建發、中糧、首開聯合體以67.9億競得寶山區顧村地塊,溢價115%,成交樓面價5.37萬元/平方米,均創造了區域價格“地王”。
最受關注的是屬於內環的新靜安地塊。上午9點半正式開拍後,包括萬科、龍湖、保利在內的18家房企圍繞標的進行了近兩個小時420餘輪搏殺,才被拍賣後段殺出的融信以110.1億元拿下。
對於不太關心房地產的普通公眾而言,融信的名字可能還較為陌生。從福建起家的融信中國成立於2003年,今年1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屬於百強房企中的“小字輩”。根據克而瑞統計,今年上半年融信的銷售總額為174.1億元,位列全國第28位,2015年融信銷售收入達295億元,位列全國29位。與上市同期,融信今年將總部從福州搬至上海,而且從今年起,融信在上海頻頻搶地:9.8億元拿下青浦區地塊,31.55億拿下新江灣城地塊,此次又耗資110億拿下新靜安“地王”。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資料,截至8月16日,融信今年獲取土地數量13塊,拿地總價逾235億元,如果加上8月17日的拍地支出,融信今年拿地金額已超過345億元,拿地金額躋身全國前5位。也就是說,截至8月17日,融信今年的拿地支出就已經超越去年全年的銷售收入,頗有“寅吃卯糧”色彩。
細看融信的歷史財務資料,“借錢拍地”似乎一直是融信的傳統。據克爾瑞資料,融信今年年初發行了總規模25億元的公開公司債,7月底發行總規模50億元的私人公司債。統計顯示,融信在上市之後通過各種融資管道已完成超過100億元融資。
8月17日晚,融信回應了為何拍下靜安“地王”。其聲稱,從融信戰略佈局來講,未來將聚焦一、二線城市,精耕核心區域。“本地塊距離上海人民廣場、外灘、南京東路均在2公里以內。融信充分看好上海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價值潛力和前景,充分看好上海內環靜安的土地價值。”
融信拍下靜安“地王”不是孤例,而且從目前的火爆態勢及供需情況看,上海“地王”恐怕還有後來者。根據上海市土地出讓計畫,2016全年供地任務為800公頃,截至8月中旬,出讓量剛完成三分之一,土地拍賣收入已超過1000億元,而去年全年上海的土地拍賣收入是1635.53億元。
“地王”頻出已讓政策風向開始收緊。今年以來,上海、深圳限購政策已經升級,蘇州、南京相繼出臺土地市場新規。國資委也針對拿地約談央企並收到一定程度的成效。7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抑制資產泡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也明確指出,這“主要是指房地產價格泡沫”。隨後南京、蘇州兩地的新政,也被視為是對“抑制資產泡沫”的回應。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未來上海必將加快宅地供應,以解決供需矛盾及市場過熱的問題,也不排除會醞釀“控地王”方面的舉措,以防範瘋狂拿地引發系統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社在7月份曾針對樓市連發三篇評論文章,分別從“警惕繁榮背後有風險”、“小心地產市場的‘地王’盛宴”、“‘去庫存’要打持久戰”等三個角度,闡述了當下中國樓市存在的問題、風險及出路。17日上海土地市場連拍出三個“地王”的現狀佐證了新華社上述警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