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中國創業板改革注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強心劑

中國證券網
2020-08-26 16:22

已收藏


新華社深圳8月26日電 位於深港交匯處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創新的“星星之火”正“越燒越旺”。

  來自香港的何耀威與團隊共同建立的無創檢測血糖科技企業2018年遷入這裡,目前團隊約60人,港臺員工約占六分之一。“這次創業板改革與國際接軌,將為我們日後的融資提供更多選擇。”何耀威說。

  8月24日,首批18家創業板註冊制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集體鳴鐘上市。

  被譽為“活力之板”的創業板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一系列“升級”的市場制度開始運轉。在科創板的基礎上,創業板擴大註冊制試點,為存量板塊推行註冊制積累經驗,同時也增強了資本市場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包容性。

  十年磨一劍,改革再出發。在改革開放前沿深圳誕生的創業板,開板之初就被賦予支持創新創業的重任。從2009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集體掛牌至今,創業板已擁有超過800家公司、約9萬億元市值,逾九成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

  “此次創業板改革的一大亮點是為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做了更貼近實際、更加多元的制度設計,讓一些具有高成長性、尚未盈利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跨越發展。”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淩曲說。

  在不少業界專家看來,改革後的創業板與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更加契合,更有助於發揮資本市場的創新“助推器”效應。

  “註冊制下,科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更加便利,這將為重視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龐大的粵港澳大灣區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嚴亦斌認為。

  資料顯示,大灣區創業板“後備力量”充足,不少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已在“摩拳擦掌”。記者從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瞭解到,目前超過200家深圳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申報創業板。

  隨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等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創新要素、資源流通日漸頻繁,粵港澳大灣區正駛入深度融合、創新合作的新階段。

  得益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獨特的人才吸引力、濃厚創新氛圍,深圳鯤雲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牛昕宇對企業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我們的創始團隊中有兩位成員來自香港。今年6月公司完成了資料流程AI晶片的發佈,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準。”牛昕宇說。

  一些業界專家認為,創業板改革落地將進一步促進深港兩地資本市場協同效能的發揮。

  深圳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王忠民表示,深圳與香港兩個市場的資本來源、估值體系和投資者結構有所不同。香港市場已聚集一批優秀的內地企業,這些企業得到了全球投資者認可,估值得到合理體現,這一套成熟的估值體系可以為創業板提供借鑒。

  展望未來,創業板周邊有望形成更加活躍、“有生命力”的灣區創新資本生態。

  “從創投機構來看,改革後的創業板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資訊披露等方面更加市場化,為資本進入及退出提供了良好的迴圈平臺,5年後看這場變革的促進作用將是翻天覆地的。”深圳市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厲偉說。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業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創投、證券、銀行等金融機構彙聚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產業與資本的深度融合,帶動大灣區金融行業蓬勃發展。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