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1月新增備付金創紀錄 支付機構“紅包”尚未落袋

中国证券网
2020-03-04 18:00

已收藏

上證報今日獨家獲悉,支付機構目前尚未收到因備付金“計息新規”而產生的利息返還。

  人民銀行此前決定將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的備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結息,並從中計提10%作為非銀支付行業保障基金。

  或許由於計息新規影響疊加春節效應,1月份支付機構繳存至央行的備付金單月新增2500億元,這也使得備付金餘額創下歷史新高。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國支付機構交存至央行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已達到15292.04億元。

  按照年化0.35%計息,當期備付金餘額將產生53.52億元利息;刨除約5.352億元的非銀支付行業保障基金後,支付機構籌畫著能有48.17億元利息“紅包”落袋。但有業內人士提醒,計息新規存在變數,可能會再度進行調整,2020年是否會一直執行這一付息政策尚無定論。

  央行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非金融機構存款達1.783萬億元,環比增加2540.81億元,增幅高達16%。去年一年,備付金餘額一直穩定在1.2萬億至1.6萬億元之間。

  業內人士對1月份備付金巨量增加的原因意見不一,有些認為與備付金計息新規有關,有些認為是支付巨頭自身業務增長疊加春節效應。

  易觀支付行業分析師王蓬博總結了1月份備付金大增的兩個原因,一是備付金開始計息,支付機構將隱藏的表外資金挪至表內;二是春節效應。每年1月份,備付金餘額增長都比較快,發紅包等互動支付較多,加上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線上交易增加,備付金餘額相應也有所增長。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