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多數銀行家認為資管業務將回歸本源 過半認為理財餘額將縮水
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月26日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多數銀行家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後,資管業務將回歸業務本源,降低金融體系內的風險集聚。過半銀行家認為,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理財餘額會出現下降。
《報告》共涵蓋十二個部分,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人力資源與財務管理、金融科技與資訊化、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銀行家群體、監管評價、發展前瞻、同行評價和專題篇。
其中,專題篇分別針對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交易銀行的中國發展路徑、銀行業深入推進資產證券化業務、資管新規與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銀行業擁抱金融科技發展浪潮、銀行業助推精准脫貧與污染防治等六個銀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調研和訪談,並設兩大特別專題篇“《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09—2018全梳理”和“《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十周年精華觀點回顧”以集中解讀十年間銀行家對中國銀行業的看法與思考。
《報告》顯示,2018年,約八成的銀行家認為經濟增長率穩定在6.5%,可以看出在中國經濟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輾轉型的時期,銀行家對經濟增速的預期並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體現出預期從高速增長過渡到穩步增長的變化。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客戶金融需求的變遷以及資本充足率監管的趨嚴,金融綜合經營逐漸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選擇。在轉型推進過程中,銀行家認為要穩步推進,規範發展,不可過快或停滯。
當前,內外部複雜因素相互交織,在風險管理方面,2018年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仍然是信用風險。為此,銀行家更注重風險的識別與監測,加強貸前審查和貸中監控,以期從源頭切斷風險。在內部控制方面,銀行家傾向對內部員工行為開展日常監測,防微杜漸,構築內外部業務和部門內業務之間的防火牆,防範風險傳遞。
另一方面,交易銀行業務日益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和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
超八成的銀行家認為應加速或者穩步推進交易銀行業務的發展。逾六成的銀行家認為交易銀行業務對銀行獲取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及提高客戶黏度方面有重要作用。超半數的銀行家認為本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初步發展,其中客戶資源雄厚被認為是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最大的優勢。現金管理業務被認為是交易銀行中最受關注的細分業務,供應鏈金融業務緊隨其後。
《報告》指出,伴隨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中國銀行業積極在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領域探索金融業務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但在創新過程中也面臨市場、技術、法律環境等方面的挑戰與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家較為重視大資料技術在貸前的應用,對資料的關注也不僅僅局限於覆蓋面,而是越來越重視資料的品質。現階段銀行業憑藉一定程度的自我研發能力,通過設備開發軟體,應用雲計算技術提供多樣化服務。相較之下,物聯網技術應用方向仍在摸索。區塊鏈技術則集中應用於結清算、數位票據與供應鏈金融業務。
據悉,《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發起,已經是連續第十年公開發佈。
據悉,本次調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負責組織銀行家的問卷調查,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帶領課題組成員選擇有代表性的金融機構,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代表,普華永道代表和課題組代表組成訪談小組對銀行家進行專題訪談。問卷調查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不包括港澳臺)平行展開,基本覆蓋了各類中國銀行業機構,2018年共回收有效問卷2380份,獲取了大量真實、準確、有價值的資料資訊。
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月26日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多數銀行家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後,資管業務將回歸業務本源,降低金融體系內的風險集聚。過半銀行家認為,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理財餘額會出現下降。
《報告》共涵蓋十二個部分,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人力資源與財務管理、金融科技與資訊化、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銀行家群體、監管評價、發展前瞻、同行評價和專題篇。
其中,專題篇分別針對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交易銀行的中國發展路徑、銀行業深入推進資產證券化業務、資管新規與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銀行業擁抱金融科技發展浪潮、銀行業助推精准脫貧與污染防治等六個銀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調研和訪談,並設兩大特別專題篇“《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09—2018全梳理”和“《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十周年精華觀點回顧”以集中解讀十年間銀行家對中國銀行業的看法與思考。
《報告》顯示,2018年,約八成的銀行家認為經濟增長率穩定在6.5%,可以看出在中國經濟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輾轉型的時期,銀行家對經濟增速的預期並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體現出預期從高速增長過渡到穩步增長的變化。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客戶金融需求的變遷以及資本充足率監管的趨嚴,金融綜合經營逐漸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選擇。在轉型推進過程中,銀行家認為要穩步推進,規範發展,不可過快或停滯。
當前,內外部複雜因素相互交織,在風險管理方面,2018年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仍然是信用風險。為此,銀行家更注重風險的識別與監測,加強貸前審查和貸中監控,以期從源頭切斷風險。在內部控制方面,銀行家傾向對內部員工行為開展日常監測,防微杜漸,構築內外部業務和部門內業務之間的防火牆,防範風險傳遞。
另一方面,交易銀行業務日益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和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
超八成的銀行家認為應加速或者穩步推進交易銀行業務的發展。逾六成的銀行家認為交易銀行業務對銀行獲取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及提高客戶黏度方面有重要作用。超半數的銀行家認為本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初步發展,其中客戶資源雄厚被認為是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最大的優勢。現金管理業務被認為是交易銀行中最受關注的細分業務,供應鏈金融業務緊隨其後。
《報告》指出,伴隨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中國銀行業積極在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領域探索金融業務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但在創新過程中也面臨市場、技術、法律環境等方面的挑戰與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家較為重視大資料技術在貸前的應用,對資料的關注也不僅僅局限於覆蓋面,而是越來越重視資料的品質。現階段銀行業憑藉一定程度的自我研發能力,通過設備開發軟體,應用雲計算技術提供多樣化服務。相較之下,物聯網技術應用方向仍在摸索。區塊鏈技術則集中應用於結清算、數位票據與供應鏈金融業務。
據悉,《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發起,已經是連續第十年公開發佈。
據悉,本次調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負責組織銀行家的問卷調查,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帶領課題組成員選擇有代表性的金融機構,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代表,普華永道代表和課題組代表組成訪談小組對銀行家進行專題訪談。問卷調查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不包括港澳臺)平行展開,基本覆蓋了各類中國銀行業機構,2018年共回收有效問卷2380份,獲取了大量真實、準確、有價值的資料資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