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銀行核銷不良貸款力度料加大

中国财富网
2019-01-17 09:13

已收藏


“預計近一兩年,商業銀行會步調一致地加快不良貸款處置、加大核銷力度。這些其實都在預期內,應該不會帶來太大的行業波動。而且,經濟下行週期是銀行調整客戶結構的好機會,等到上行週期來了時才能輕裝上陣,支持民企、小微企業是大勢所趨。”某國有大行華南地區省分行相關負責人周吉(化名)說。

多位銀監部門人士和專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儘管當前銀行業風險可控,但挑戰猶存,預計2019年銀行將持續加大不良處置、核銷力度,既是防範化解信貸風險,也為支持民企、小微企業騰挪出更多空間。

不良率料維持在2%以內

銀保監會近日召開的2019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指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面臨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9%;關注類貸款餘額3.4萬億元,關注類貸款率3.16%;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為92.8%,較上年末下降6.9個百分點。

近期已有3家上市銀行公佈業績快報。截至2018年末,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1.92%,較年初下降0.22個百分點。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年末略增0.05個百分點;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占比1.70%,較上年末下降0.7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偏離度97%,較上年末下降46個百分點。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1.77%,比上年末上升0.09個百分點。

多位專家和分析人士預計,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率料在2%以內。中國銀行發佈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預計,2019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或呈現穩中微升態勢,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面臨較大不良貸款壓力,但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將保持在2%以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2019年部分領域潛在風險需重點關注,但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以及民營及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逐步改善,商業銀行資產品質下行壓力將得到緩解,逾期和關注類貸款等前瞻性指標將呈現持續向好趨勢。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從銀保監會最新披露資料來看,過去三個季度,銀行業不良率呈小幅上升態勢,一是因為監管要求銀行加大不良貸款準確分類和處置工作力度,二是2018年實體經濟面臨壓力。2019年銀行信貸風險還會顯現,但最嚴峻時刻已過去。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認為,銀行業不良貸款的慣性增長趨勢在未來兩三個季度內將保持不變,2019年不良貸款餘額增長有可能高於往年。“化解過剩產能、出清‘僵屍企業’的力度不斷加大,小微企業風險持續暴露,都會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狀況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大型企業債務違約和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分化風險也需警惕。”

加大核銷力度成共識

據銀保監會初步統計,2018年商業銀行累計核銷不良貸款9880億元,較上年多核銷2590億元。銀行業內人士坦言,2019年這一趨勢將持續。

監管部門此前多次強調“以豐補歉”和逆週期調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貸款增速較高、淨利潤增長較快的年份多計提貸款減值損失準備,以保持穩定的風險抵補能力,防患於未然。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3.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762億元。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185.5%和3.5%,較上年末分別上升5.1個和0.24個百分點,在已調整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兩項指標仍保持上升態勢。

“銀行加大核銷力度,主要為了壓降帳面不良貸款。”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認為,銀行面臨資產品質下行壓力,同時受銀行五級分類監管趨嚴影響,銀行加大了不良貸款確認力度,帳面不良貸款有所增加。

周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2018年開始,大家明顯加快了核銷節奏,具體力度要看銀行的客戶結構和發展戰略。比如,以往國有大行的客戶集中在央企、國企以及地方基建專案等,這輪核銷的壓力就小一些。股份行同樣要分情況,有些銀行早就將重心調整到個人零售板塊,這類銀行的壓力也小一些。一些銀行的客戶結構‘大頭’是中小製造業或層級較低的地方融資平臺,這一輪可能只得選擇‘壯士斷腕’。”

多位元銀行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按照不良資產處置慣例,不良資產打包轉讓及核銷是銀行用得較多的手段,但核銷是有額度限制的。我們在觀察監管部門是否會有進一步政策支持。”

除傳統的核銷、打包轉讓等處置手段外,預計2019年不良處置創新將發力。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此前表示,2018年末債轉股簽約金額突破2萬億元,落地金額達6200億元。資產證券化以及不良資產證券化方面,2018年金額約為9000億元,為史上最多。

“短痛”利於長期發展

“監管部門這兩年一直在引導商業銀行真實反映風險,加快核銷,其目的在於為銀行‘減負’,重新啟動被‘僵屍企業’佔用的貸款額度。”在曾剛看來,商業銀行應跳出誤區,順應趨勢,充分暴露風險,才能騰挪新額度支援實體經濟、調整客戶結構,籌謀長期發展和盈利預期。尤其是中資上市銀行估值多年以來處於較低水準,背後根源就是投資者對銀行業風險的擔憂。

不過,曾剛坦言,加快不良核銷將影響銀行短期利潤。業績快報顯示,平安銀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67.16億元,同比增長10.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8.18億元,同比增長7.0%。浦發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15.42億元,同比增加29.23億元,增長1.7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9.14億元,同比增加16.56億元,增長3.05%。中信銀行利潤總額543.26億元,比上年增長3.9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5.13億元,比上年增長4.57%。

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民企、小微信貸領域有望迎來銀行更大的助力。

肖遠企表示,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是2018年最主要任務,主要是從增加供給和盤活存量兩個方面入手。在盤活存量方面,除資產證券化、債轉股、核銷不良資產外,還採取了聯合授信機制。一方面,平衡過度授信企業存量的信貸資源、資金資源,對於融資超過正常生產經營需求的,把這部分擠出來一些;另一方面,騰出新的信貸空間,讓銀行有更多空間進行對實體的融資。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