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周小川:金融業是半個IT行業 是IT技術最大採購商

中国证券网
2018-11-19 15:36

已收藏


金融業是IT技術的最大採購商。受益于IT技術發展,金融業提升了服務的數量、品質和效率。但由於IT行業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時看法不一,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扭曲和風險,比如一些技術應用過度考慮模仿銀行吸收公眾儲蓄。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11月18日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提出上述觀點。

他強調,數位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發展可能有多種方案並行,並在競爭中發展前行,這對中央銀行和監管部門提出了挑戰,即未來可能是不確定的。

金融業與IT業關係緊密

回顧金融業與IT業的關係,周小川說,曾有研究人員認為,金融業尤其是商業銀行和保險業,原則上就是一家IT公司,主要從事的工作是資料處理。貨幣絕大多數已實現資料化,比如中國的現鈔在整個貨幣中只占5%至6%,其他都是數位形式的,“是電腦裡存儲的0和1”。

“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有一些過分,但可以說金融業有一半左右幹的是和IT行業差不多的事情,可以說是半個IT行業。”周小川表示,傳統金融業歷來是IT和金融科技最主要的用戶。如果從時間序列來看金融業在幾個主要IT應用領域中的發展變化,可以發現金融業也是IT技術的最大採購商。

周小川評價金融業與IT行業的關係時說,二者聯繫緊密、相互促進。金融業受益於IT技術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數量、品質和效率。

不過,由於IT行業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時候看法不一,過程中也會出現扭曲和一些風險。周小川介紹,比如把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當成投機賺錢的工具,過早推到市場進行買賣。

“一些技術應用沒把金融服務能力發揮出來,而是把眼睛瞄向如何能多圈點錢,特別是看中了消費者口袋裡的錢,看中了存款帳戶裡的錢,那麼就過度地考慮是否能模仿銀行一樣吸收公眾儲蓄。”

周小川還以協力廠商支付牌照為例說明:約六年前開始批牌照,但後來發現,200多張牌照裡,部分牌照領取者實際上對於支付科技、支付效率、降低成本不太感興趣,真正感興趣的是收到預付款。

IT和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現象也讓他有些擔憂。周小川說:“贏者通吃和我們原本的目標不同,因為我們的初衷是希望競爭性發展實現尋優,競爭性發展使得最好的技術凸顯出來,大家最終加以使用。”

央行可組織數位貨幣研究

但難保證方案最優


當前,關於數位貨幣和電子支付已有許多討論,但這些討論在術語、概念、用詞上,有時“各說各話”,溝通性不佳。國際清算銀行(BIS)曾發表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文章,首先對一些概念進行了區分。

據周小川介紹,BIS作出區分後,數字貨幣分為了央行數位貨幣和私人部門數位貨幣。其中,私人部門包括商業銀行等非央行的機構。在他看來,數字貨幣也可以由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合營。

周小川提醒大家注意,央行具有幣值穩定、金融體系穩定的職能,也會相應注重這一方面;但私人部門如果未建立起合理的機制、法規條例以及激勵制度,就可能只關心市場份額、效率和成本,而不一定關心幣值穩定。

他還表示,根據概念和區分,可以看出數位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發展可能有多種方案並行,並在競爭中發展前行,這對中央銀行和監管部門提出挑戰,即未來可能是不確定的。

“人民銀行在三四年前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負責研究Fintech(金融科技)和數字貨幣。表明央行可以組織這方面研究。但是,沒有辦法確保研究的方案會是最優的。技術在不斷演變,確定技術選擇具有風險。”周小川說。

基於上述情況,周小川認為,應設計一種多管道研發、相互競爭的體制;與此同時還要通過設置,使該技術在投入使用時有一定過程,以保證這一技術不管成功或失敗,其後果是可控的。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