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9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4%,比6月下降0.03個百分點。
1200億元國庫定存到期,央行15日仍然繼續暫停逆回購。截至11月中旬,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已逾半月。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僅在本月發生,今年以來,央行已有6次暫停逆回購超過半月。
據記者觀察,今年央行通過逆回購淨回籠的規模遠超去年,頻頻通過逆回購釋放短期流動性不再是“規定動作”,而通過定向降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的次數卻較往年明顯增多。
市場人士認為,這種“收短放長”的行為背後,體現了央行緩解銀行流動性管理壓力,引導金融機構實現信用擴張,逐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意圖。
為了防止期限錯配 更為降低融資成本
據Choice資訊統計,2018年前10個月,央行通過逆回購直接投放的資金總量為9.5萬億元,而前兩年全年分別在20萬億元左右,對沖到期量之後,今年央行通過逆回購淨回籠1.15萬億元,而去年的淨回籠量僅為650億元。
一方面,頻繁釋放短期流動性不再是“規定動作”;另一方面,央行通過四次定向降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置換存量MLF,通過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擴大MLF擔保品範圍,支持民營、小微企業在流動性調節工具運用的創新上,完成了較多“自選動作”。
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要降低融資成本,首先需要降低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如果銀行的資金成本太高,那麼企業的融資成本下降就很難。由於中長端利率很大程度上是融資成本的影子價格,就需要央行通過投放長期限資金,來讓資金成本有所下降。
魯政委解釋稱,MLF的期限固定為1年,而由於流動性監管指標監管的是剩餘期限,央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通過降准置換MLF,把“短錢”換成“長錢”,總量上並沒有增加,但是把期限拉長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流動性監管指標上的期限錯配壓力。
“釋放長期的流動性主要是為緩解流動性管理的壓力,使得銀行有意願、有能力去配置更多的期限偏長的資產,而不用為了保證流動性安全,配置在短期高流動性的貨幣市場裡面。”民生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負責人王一峰表示。
據他介紹,銀行體系從去年開始出現了存款難、存款貴的問題,貸款增速比較快,存款增速比較慢,存貸比上升,使得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壓力較大,對短期資金波動的承受能力較低。
“寬信用”是核心矛盾
“定向降准”是必然選擇
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過程中,今年三季度以來,在市場利率穩中趨降等因素推動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總體趨穩。
央行日前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9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4%,比6月下降0.03個百分點。初步測算,第三季度包括貸款、債券、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民間融資等在內的全社會整體融資成本呈下降態勢。
對此,多位受訪的宏觀分析師均認為,今年核心矛盾和政策著力點是寬信用,為了防止信用過度收縮,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並解決商業銀行負債端問題,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必然選擇。
“MLF等央行資產負債表工具是實現央行和商業銀行同步擴張,更多側重流動性投放,而今年以來更多使用降准工具,主要政策目的是實現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國泰君安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
他表示,前期央行主要開展逆回購、MLF等資產負債表工具,通過增加流動性投放的方式促進信用擴張,後期又陸續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在MPA中增加對小微企業融資評估指標等寬信用方式增強政策效果。
而在寬信用的表現形式方面,市場人士認為,主要還是依賴表內貸款和債券市場,由於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方向並沒有改變,對以監管套利為目的的部分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繼續加強監管的思路也沒有改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