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嚴監管降低風險 穆迪上調12家中資行基礎信用評級

中国财富网
2018-06-01 10:11

已收藏


儘管國內銀行業正面臨資管新規下的理財轉型、“三三四十”下的同業去杠杆、影子銀行和通道業務的嚴查、針對基層資料的金融統計大檢查等多項並行監管舉措,但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銀行業卻比較樂觀。

日前,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宣佈上調19家中資銀行的評級或評級展望,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改善,當局在降低金融業風險的努力取得進展。其中,穆迪上調了12家銀行的基礎信用評估(BCA);另外7家銀行卻被“維持原判”。

上調12家評級7家“維持原判”

穆迪給出的評級理據,比評級本身更值得關注。穆迪在報告中多次提及了存款基礎、影子銀行、資產品質和同業活動,這些也恰恰是當前一系列嚴監管舉措關注的重點領域。

對於基礎信用評估(BCA)被上調的12家銀行,穆迪認為,他們系統性風險下降的效益足以抵消去杠杆對其造成的過渡期挑戰;並特別指出,大型國有銀行和招商銀行等零售業務較強的銀行會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應對趨嚴的影子銀行和同業活動監管。

對於招行之外的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較小型的城、農商行,穆迪認為,他們個體信用品質的分化將加劇:一些資本實力較強、負債結構較好、或參與影子銀行活動程度不高的銀行,穆迪上調其BCA;反之,穆迪維持其BCA評級。

事實上,在BCA被“維持原判”的7家銀行身上,確實有共性可尋。

首先是中信銀行,該行2017年末的資產總額為5.68萬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27%。去年該行同業資產和應收款項類投資合計減少7002億元,降幅達44.3%。該行在年報中表示,去年主動壓降同業資產和應收款項類投資,使得全行大類資產配置更趨合理。不過,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縮表與否對評級無直接影響,穆迪更側重於銀行資本充足率變化、資產品質、流動性等因素。

再如浦發銀行和廣發銀行——兩者均在此前被開出數億級巨額罰單,暴露其違規放貸、違規投資等風險。穆迪指出浦發行需降低對市場資金的依賴以及資產品質的壓力;廣發行的資產風險依然較高,並且降低對市場資金的依賴仍是一項挑戰。

此外,針對負債結構失衡,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12年~2017年,浙商銀行總資產規模從不足4000億元增長至1.54萬億元,5年間增幅近3倍。但直到2017年末,浙商銀行的個人存款占比僅有6.47%,居上市銀行之末;而其同業負債占比卻高達35.68%。

嚴監管降低系統性風險

當前,國內銀行業正面臨幾重並行監管舉措:資管新規、“三三四十”、銀保監會對通道業務的專項檢查、金融統計大檢查等,分別劍指理財業務、同業業務、影子銀行和基層資料真實度。這堪稱中國銀行業史上的最嚴監管週期和最佳合規發展期。

穆迪在報告中稱:監管措施的持續執行將有助於降低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這對中國銀行業整體具有正面影響。

此外,穆迪將對中國經濟2018年的增長預測,從6.3%上調至6.6%,並認為經濟增長帶來的增量,可以部分抵消金融去杠杆對利潤的衝擊。其中一個佐證是:相比於去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有超過20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上升趨勢,其中12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超過2位數,僅浦發銀行一家出現淨利潤負增長。

穆迪高級副總裁、銀行業分析師香鎮偉告訴記者,評級上調的銀行受益於系統性風險下降,同時有能力管控去杠杆過程產生的過渡期風險。在這方面大型國有銀行和零售業務較強的銀行處於有利地位,因為其有更強的靈活性來應對趨嚴的影子銀行和同業活動監管。

從整個銀行資料層面來看,一個好的趨勢在顯現——去年部分銀行存款流失的現象得到了遏制。

一季報資料顯示,目前只有3家銀行的存款出現減少,且都為中小型區域城、農商行,大部分上市銀行存款增速企穩。

不過,鑒於信貸成本相對較高,穆迪預計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不大。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