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眾安保險遭下調評級 全年業務虧損或超預期

中国财富网
2018-03-19 14:03

已收藏

  日前,招銀國際發佈最新研究報告,下調了眾安線上評級,評級由“買入”下調為“持有”。報告稱,眾安線上2017年的淨虧損從人民幣5億元調整至人民幣10.5億元,這是眾安線上自去年9月份上市以來首次遭遇賣方機構下調評級。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在上市不久就遭遇虧損、下調評級,消費者不禁要問,我們買的眾安保險還保險麼?

  眾安保險的前世今生

  眾安保險是由螞蟻金服、騰訊、平安等企業發起設立,2013年獲批開業,是國內首家獲得互聯網保險牌照的公司。

  眾安是一家財產險公司,主要客戶群體是20-35歲的年輕人。因為具有互聯網保險牌照,不需要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搆就可以從事所有財產險業務。但車險由於保監會和各地保監局的強監管,因此如果想開展車險業務,需要各地保監局的批復。

  眾安保險的特色是保險+科技,注重科技輸出、保險和科技的融合,其中科技輸出對應的是眾安科技,科技與保險融合對應的是眾安保險,眾安保險的險種銷售主要依託於幾個場景。包括航意險,依託攜程、同程、去哪兒、飛豬等協力廠商合作平臺,航空公司、線下旅行社銷售航空意外險、航空延誤險、旅行險和航班取消險等。健康險的主要銷售管道是支付寶保險視窗、線上保險銷售平臺、眾安自有的APP和網站管道。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眾安保險是一家在新興科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家科技賦能的保險公司。它的股東又是騰訊、螞蟻金服和平安等知名公司,估值高、市場前景好,為何開業僅4年時間就被機構下調了評級呢?

  為何評級被下調?

  某券商機構業內人士向中國財富網分析:“我們先來看他虧損的主要原因,報告稱,公司虧損或高於預測。首先非經常性匯兌損失約1億元人民幣,其次是政府補貼少於公司指引約2億元,最後是賠付率上升及保險準備金增加。前兩點原因沒辦法把控,因為眾安是在香港上市的企業。”

  該分析員又分析說:“我認為,2017年公司業績已經出現虧損,短期來看是行業環境的影響,近期保監會監管增強、行業競爭加劇。另外,企業未來短期業績持續疲軟,但目前的估值較高,但業績疲軟和估值高並不矛盾。公估並不太能公允反映企業現在的經營狀況,如果業績很好,還會持續增長,估值就有可能偏低。”

  “大家都還記得,2017年底保監會處罰了攜程網,主要原因是替客戶勾選購買保險。當消費者購買機票時,將購買航意險字體調的很小,消費者在沒有注意的情況下,被動勾選了購買航意險。攜程被保監會處罰後,對航意險的銷售衝擊非常大,有資料顯示,消費者被動勾選變成主動勾選後,航意險銷售下降了90%,這就從側面說明了保監會嚴監管的背景下,眾安在攜程、支付寶平臺“捆綁銷售”的航意險不再有優勢,導致了業務受到強烈衝擊。”

  綜合上述因素,眾安線上本次被下調了評級。

  在如此虧損的情況下,眾安的保險還保險麼?

  有些消費者不免開始擔憂,眾安保險由於虧損超預期,下調了評級,那我們已經購買的保險還安全麼?還能獲得理賠麼?對此,原管家幫保險業務總裁馬超對中國財富網分析說:“短期的虧損不會影響保險的賠付的,我們的保險是安全的。”

  “首先,保險能不能賠付,只是看他的償付能力怎麼樣跟公司短期盈利與否沒有直接關係。從保監會的償付能力資料以及眾安的償付能力報告來看,他的償付能力是100%的,符合保監會的監管償付能力要求。眾安在償二代的標準在監管體系內沒有失控,沒有觸碰保監會監管紅線,這就代表了消費者購買的保險最後都能獲得理賠。而且,我們看眾安的財報也只是說因為本季度的航意險銷售影響了公司的整體戰略,跟能不能賠付關係不大。”

  “其次,眾安銷售的主要是中短期保險產品,保障的期限只有一年,像航意險、健康險都是短期的。眾安的股東背景很強大,在上市初期拿到很多融資,資本實力雄厚,現金流充沛,因此,短期的償付能力沒有問題。有些消費者擔心因為短期虧損公司就會破產,現在看起來這樣的情況是不太容易發生的。”

  眾安保險的業內探索

  中郵人壽管道副總裁段宇佳分析說:“從業內看,眾安保險可以看成一家科技型公司,科技技術人員從根本來說薪資水準是高於普通非科技型公司的。從成立時間來看眾安還處於初創期,很多業務是跟三大股東有關的,像最有名的貨運險“平安馬驫險”業務險種本身就不是盈利的險種,科技類的公司,投入很多,見效很慢,這也跟短期虧損有關係。”

  “眾安在保險行業細分中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分析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做了保險訂制,開發了很多保險業務獨立板塊,實行互聯網專案制,孵化了科技企業,這些專案從短期來看,確實是不賺錢的。”

  “眾安本身是一家科技賦能的保險公司,像前段時間的百萬醫療項目,眾安做的就非常不錯,雖然不賺錢,但積累了良好的行業口碑。同時,眾安做了許多創新型業務,像H系列的醫療解決方案,黑貓背調等。其中,H系列通過對接醫院、整合醫療資料、打通承保端和理賠端,該業務一方面為其他保險公司提供資料支援,另外一方面為醫院提高了非主營的業務收入,他做的這些嘗試雖然在短期內似乎不見效,但確是科技業務的持續拓展你,投入仍然將中長期作為主旋律。因此,投資人也非常看好該保險科技的未來前景,短期的虧損對於長遠來看,並不能造成什麼威脅。”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