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牌照發放或按暫停鍵 各路買家急尋保險收購標的

中国证券网
2017-09-14 09:42

已收藏

兩年前還在計畫發起籌建新壽險公司的民營大鱷均瑤集團,如今卻計畫改換跑道、急尋收購標的。從新設到收購的戰略急轉彎,源自當下從嚴監管的背景下,市場對“保險新牌照發放或按下暫停鍵”的預判。

有想法有計劃的又何止均瑤。近期,更有神秘買家在業內張榜懸賞,放言“誰推薦並成功交易,就可獲巨額獎金”。就連多家外資背景的金融企業,也都在四處尋覓合適的保險收購標的。

但恐令這些買家失望的是,目前有意向出讓股權的保險機構其實並不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可能會使保險業產業資本的並購價與二級市場再次出現倒掛,昔日保險股權被爭相競標的熱鬧場面或將重現。

百萬懸賞收購牌照線索

“壽險、健康險、養老險、財產險等公司各獎勵100萬元,再保險公司160萬元,全國性經紀、代理公司各10萬元,全國性公估公司7.98萬元,區域性公估公司、代理公司各100萬元。”本週一條“神秘土豪擬收購各類保險牌照,重金求推薦”的賞金榜,在微信圈瞬間傳開。

這並非是空穴來風。記者從市場上瞭解到,包括民營、外資等多路資本,都在行業內外托關係打聽“有無潛在的保險收購標的”,甚至為此開出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價碼。至於事成後給中間人的撮合費,有業內人士回饋稱:可能還不止百萬級。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15年下半年,均瑤曾計畫攜手磐石投資、致達控股等發起籌建壽險公司,但申請新牌照一事至今沒有動靜,於是均瑤開始選擇“兩條腿走路”——一邊繼續等待新牌照消息,一邊開始尋找收購標的。“期間,均瑤找若干保險公司談過,但目前未有定論。”

各路資本奔走找牌照的背後,源於這樣一個大背景。在從嚴監管的基調下,監管嚴把股東關的形勢越發明朗。今年以來,保監會下發通知,收緊對新籌建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入股資金來源、股權結構等多方面的審查,在全面強化保險業務監管的同時,保險牌照的發放也將被收緊。

爭相競標場面或將重現

除民營資本外,多家外資金融機構也正打算做好兩手準備。它們私下紛紛向圈內人士打聽:收購保險牌照的成功率究竟有多大。“我們進來(中國市場)的時間比較晚,只能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尋找中資夥伴合資申請壽險牌照,另一方面如有合適的股權受讓機會也在積極把握。”

不過,它們打聽下來卻發現,不單是增量牌照或將收緊,保險存量牌照有出讓部分股權意向的也並不多。“願意出讓股份的保險公司小股東其實不少,但真正手裡有15%以上股權並願意一次性轉讓的,屈指可數。”

“僧多粥少”的局面,將加劇各路資本對保險存量牌照的“哄搶”。業內人士預判,在國內保險牌照供求關係仍失衡的趨勢下,昔日數十倍PB估值、保險股權被爭相競標的熱鬧場面或將再度重現,可能會使一級市場保險產業資本的並購價格接近二級市場保險股的價格,甚至出現倒掛。

從一定層面來看,這些資本的堅持,源於其對保險行業前景的看好。有資方表示,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及資本市場發展中必不可少,只不過前期個別公司和個人的冒進,給行業造成了局部不利的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還是有不少目光長遠的資方看好保險業的發展。

敲響理性投“保”警鐘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資本都選擇了留守。在監管釋放出從嚴監管的信號後,不少資本打起了退堂鼓。據記者統計,2016年全年共有近8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擬參股保險公司的公告。但今年上半年,卻僅有十餘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擬設立保險公司的公告,甚至還有前期已公告擬籌建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突然宣告“中途放棄”。

多位業內觀察人士直言,和過去“打擦邊球”就能尋覓到謀生伎倆不同,在從嚴監管、強調回歸保障的當下,對於“無品牌、無資源、無人才”的“三無”中小保險公司而言,不要說是脫穎而出了,即使是要生存下來,都變得越來越難。

來自市場與監管的雙重壓力,無疑為那些盲目投資保險業的資方敲響了警鐘。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