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19日電(記者吳劍鋒、秦宏)"疫情造成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激增,對於化工行業而言,今年的增長壓力超乎尋常,面臨的挑戰也異常嚴峻。"近日于福建漳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化工行業遭遇諸多衝擊。傅向升介紹,今年上半年,中石化、中石油兩家公司總虧損額超過500億元,國內化工企業今年前八個月的利潤總額與營業收入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於外資化工企業來說,基本上是停止所有投資,壓縮成本、減低庫存、停工停產,儘量把現金收回來,保證公司在困難情況下繼續生存。"卡博特公司亞太區總裁朱戟表示。
面對重重挑戰,跨國化工行業能否化危為機?"十四五"期間,如何在中國調整步伐?論壇期間,多名業內人士就此發表了看法。
索爾維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孫立宏認為,儘管疫情衝擊化工產業,但對中國化工而言,基本面並沒有改變。疫情之前,中國大力發展人工智慧、5G、新能源等領域,疫情之後,相關技術將得到更快發展。
"對於`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我們非常有信心。"孫立宏說,企業主要業務集中於高級材料和特殊化學品上,隨著中國在飛機製造、新能源汽車、現代通信等領域投入加大,市場潛力巨大。對於未來五年的發展,孫立宏表示,公司將基於中國市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化和國內同行合作,努力拓展中國特種化學品領域的市場。
此次疫情也堅定了不少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決心。疫情期間,儘管人員流動受阻,工業氣體生產商林德集團並未受到過多影響。林德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朱國盛說,這得益於企業在中國的數位化佈局。"早在2000年初,林德集團就已在中國佈局數位化進程,現在位於上海的數位化運行中心,可以遠端操作遍佈全國的裝置,疫情期間,這項功能支持了我們在武漢的所有工廠。"
"在危機中發現機遇,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在朱國盛看來,疫情過後,中國政府對環境和安全的管理要求、對產業升級的要求、對人民生活水準提升的期望都會越來越高,這些都為企業在後疫情時代發掘業務創造機會。
漢高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榮傑說,此次疫情給企業上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供應鏈本土化"問題。"工業原材料受疫情影響較大,我們必須要在中國當地進行原材料採購,讓供應鏈變得更強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