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貴州赤水:石頭為何比土金貴?

新華社,貴陽
2020-04-23 14:57

已收藏

新華社貴陽4月23日電(記者段羨菊 王新明 崔曉強)穀雨時節,黔西北赤水農村的路邊、屋旁,隨處可見叢生的金釵石斛。青翠的葉,如手指節般的枝,飽滿的花苞,再過幾天,石斛花就將大面積盛開。

"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土地稀少,農民惜土如金。"原來,村民們在石頭縫裡摳土地謀生活,如今是在土地裡找石頭種石斛脫貧致富。"赤水市旺隆鎮鎮長黎守琴告訴記者,過去大家"爭"的是土地,現在"爭"的是石頭,因為"石頭上可以長出錢"。

金釵石斛,因其莖狀如金釵而得名,以莖入藥,具有滋陰清熱等作用,以長於石頭的品質最好。赤水市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為丹霞地貌,適宜的氣候、良好的生態,加上鬆軟、可切割、宜種植的丹霞石資源,讓當地成為種植金釵石斛的天然基地。

通過發展金釵石斛、商品竹林等,2017年,赤水成為貴州首個脫貧摘帽貧困縣。

穿行在赤水山林間,山上、路邊石頭上長滿金釵石斛。曾長期在赤水市金釵石斛發展專班辦公室工作的楊槐介紹,當地石斛產業發展已經20多年,中間歷經艱辛,多年來突破了不少瓶頸。

在政府部門資助下,龍頭企業攻關研發,培育出適宜在赤水栽種的種苗。栽培技術方面,村民在實踐中創造了"釘電線"式栽種方法,將種苗的根用線扣嵌住,像釘電線一樣釘在石頭上,能扛得住風吹雨打,也更易於種苗吸收養分。

"種石斛不占良田熟土,是一個綠色環保產業。"赤水市市長譚海說,3年初產,5年盛產,每畝可產200公斤以上,可連續採收10多年。目前,鮮條和鮮花都可以銷售,年畝產值超過1萬元。

種植大戶溫建華和妻子種金釵石斛8年,如今,除了200多畝種植基地,他還有一個占地20畝的小型石斛"博物館",一棵棵石斛長在切成方塊、排列整齊的石頭上,品種達到幾十個。在基地務工的都是周邊村裡的貧困戶,他們主要從事拔草、管護等工作。

"我們90%的產品在網上銷售。"溫建華邊說邊打開手機,給記者展示他在抖音上發的視頻,內容都與金釵石斛種植過程、種植技術等相關,粉絲已有12余萬人。他說,自己今年3月份的網上銷售收入超過10萬元。

越來越多像溫建華一樣的種植大戶在赤水"生根發芽"。如今,赤水金釵石斛種植面積超過9萬畝,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帶動5120戶貧困戶、近1.6萬人增收,2019年,全市貧困人口清零。

一位獨臂種石斛的村民在當地很有名,他就是丙安鎮丙安村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青平。2011年在一場意外中失去右臂的劉青平,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憑著一隻手,種石斛、栽竹子,獨自撐起一個7口之家,全家脫貧。

石斛種在房屋背後的山上,記者跟隨劉青平爬上了一個陡峭的山坡。劉青平指著橫栽在山坡石壁上的石斛說,這些都是他一棵一棵用線扣釘上去的,今年已經開始賣鮮條,10多畝石斛、20多畝竹林,加上低保金、產業分紅等,全家生活沒問題。

"有政府在後面支持,什麼困難我都不怕。"劉青平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