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16日電(記者李亭、齊悅)推開天津機床博物館的大門,一股冷氣夾雜著濃濃的機油味撲面而來,博物館通道的兩側整齊地陳列著一台台機床,在燈光的照射下,像一個個接受檢閱的鎧甲勇士。
"這個是`津門老大`,是咱們天津三條石1942年生產的八尺皮帶車床;這台我叫它`精細鬼`,是一台小型瑞士鐘錶機床,論精密、精緻、精細,屬它厲害……"天津機床博物館館長王福喜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館裡的展品,像是說著一個個熟悉的老朋友。
今年45歲的王福喜出生於天津市東麗區,20世紀80年代,他的父親開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王福喜從小便對這些機器著迷。後來,王福喜接觸到了更多的機床,明白了車床的工作原理,也漸漸地對收藏和研究各類機床產生了興趣。近20年來,他收藏了200多件大型機床和300多件小型民用機械,包括天津海鷗手錶廠製造早期使用的銑床、生產過東方紅火車車輪的機床設備,還有"二百歲"的制鞋縫紉機。
隨著藏品越來越多,王福喜萌生了開一家機床博物館的念頭,他想為這些沉澱著工業與時代記憶的機床們找一個家,讓更多人瞭解它們的故事。
儘管最初家人不支持,也面臨著資金上的困難,但王福喜並沒有動搖。2015年5月,天津機床博物館東麗航空商務區館區成立並免費對外開放。博物館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和支持,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這更堅定了王福喜創辦博物館的初心。
2017年底,在東麗區委、區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幫助下,天津機床博物館華明館區正式開館,據王福喜介紹,兩個館區總占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館藏瑞士、德國、美國、前蘇聯等十幾個國家製造的機器100餘台,另有老縫紉機、老電話等民用機械500餘件。去年,兩個館區的參觀人數超過了三萬人。
"天津是近代中國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改革開放後,天津製造業迅速發展,設備更新加快,大量機床也成為了天津工業成長的歷史見證。"王福喜說。
在離博物館門口不遠的位置,記者看到了天津海鷗手錶廠製造第一塊手錶時使用的銑床,個頭不大,還能隱約看到機身上印著的"為人民服務"五個紅字,床身乾淨整潔,看不到一點鏽跡。
"這台機床來之不易,我花了好幾年時間,來來回回跑了幾十趟。機床的主人知道我是為了辦博物館,懂機床而且會好好保管它,才肯將它轉讓給我。搬運機床的時候,他還一直叮囑要小心。所以我對機床像對待孩子一樣,擦洗、上油、保養一樣都不落。"王福喜說。
隨著中國工業技術的進步,一批批精准度更高,技術更先進的數控機床逐漸替代了早期的機械機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持續發展,一些國產機床已經能代表世界數控機床的最高技術水準。
目前,王福喜打算開發博物館的更多功能,做一些文創產品,呈現更多機床的故事。"我希望通過機床博物館,讓人們瞭解國家工業發展的歷史,瞭解車床的機械構造和工作原理,認識機械的美感,學習和傳承工匠精神。"
"這個是`津門老大`,是咱們天津三條石1942年生產的八尺皮帶車床;這台我叫它`精細鬼`,是一台小型瑞士鐘錶機床,論精密、精緻、精細,屬它厲害……"天津機床博物館館長王福喜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館裡的展品,像是說著一個個熟悉的老朋友。
今年45歲的王福喜出生於天津市東麗區,20世紀80年代,他的父親開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王福喜從小便對這些機器著迷。後來,王福喜接觸到了更多的機床,明白了車床的工作原理,也漸漸地對收藏和研究各類機床產生了興趣。近20年來,他收藏了200多件大型機床和300多件小型民用機械,包括天津海鷗手錶廠製造早期使用的銑床、生產過東方紅火車車輪的機床設備,還有"二百歲"的制鞋縫紉機。
隨著藏品越來越多,王福喜萌生了開一家機床博物館的念頭,他想為這些沉澱著工業與時代記憶的機床們找一個家,讓更多人瞭解它們的故事。
儘管最初家人不支持,也面臨著資金上的困難,但王福喜並沒有動搖。2015年5月,天津機床博物館東麗航空商務區館區成立並免費對外開放。博物館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和支持,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這更堅定了王福喜創辦博物館的初心。
2017年底,在東麗區委、區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幫助下,天津機床博物館華明館區正式開館,據王福喜介紹,兩個館區總占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館藏瑞士、德國、美國、前蘇聯等十幾個國家製造的機器100餘台,另有老縫紉機、老電話等民用機械500餘件。去年,兩個館區的參觀人數超過了三萬人。
"天津是近代中國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改革開放後,天津製造業迅速發展,設備更新加快,大量機床也成為了天津工業成長的歷史見證。"王福喜說。
在離博物館門口不遠的位置,記者看到了天津海鷗手錶廠製造第一塊手錶時使用的銑床,個頭不大,還能隱約看到機身上印著的"為人民服務"五個紅字,床身乾淨整潔,看不到一點鏽跡。
"這台機床來之不易,我花了好幾年時間,來來回回跑了幾十趟。機床的主人知道我是為了辦博物館,懂機床而且會好好保管它,才肯將它轉讓給我。搬運機床的時候,他還一直叮囑要小心。所以我對機床像對待孩子一樣,擦洗、上油、保養一樣都不落。"王福喜說。
隨著中國工業技術的進步,一批批精准度更高,技術更先進的數控機床逐漸替代了早期的機械機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持續發展,一些國產機床已經能代表世界數控機床的最高技術水準。
目前,王福喜打算開發博物館的更多功能,做一些文創產品,呈現更多機床的故事。"我希望通過機床博物館,讓人們瞭解國家工業發展的歷史,瞭解車床的機械構造和工作原理,認識機械的美感,學習和傳承工匠精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