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北京車展引燃三大熱點 無人駕駛“顏值”爆表

中国证券网
2016-04-27 09:56

已收藏


今年是兩年一屆的北京車展首次無車模參加。雖然沒有了性感車模,不過“吸睛”的亮點依然一樣不少,韓國“歐巴”權志龍、“古惑仔五兄弟”以及易建聯和歐文等明星,在車展首日都出場為各大車企月臺,賺足人氣。

除了各家車企邀請明星助陣以外,最引人關注的還是汽車行業前沿的技術和概念。新能源、智慧化、輕量化等概念成為北京車展三大熱點,也預示著汽車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據介紹,本屆北京車展共展示車輛1179台,全球首發車112台。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3台,跨國公司亞洲首發車21台,概念車46台,新能源車147台。業內人士認識,此次北京車展在展車數量和展車品質上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準。

智能化:無人駕駛引爆車展

在本次車展中,有數款無人駕駛和智慧互聯汽車亮相,引起業內人士與汽車愛好者熱烈關注。

在無人駕駛汽車方面,長安汽車旗下長安睿騁改裝的無人駕駛汽車“吸睛”無數,從重慶出發,途經西安、鄭州,在經歷2000公里超級無人駕駛測試活動之後登陸北京車展。測試車可實現全速自我調整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對中、交通資訊識別、自動換道和非結構化道路接管提醒等智慧化無人駕駛要求。此外,日產IDS、北汽EU260(改裝)等自動駕駛汽車都出現在車展上。日產汽車公司全球市場行銷執行副總裁丹尼爾·斯基拉奇對媒體表示,日產IDS是公司發佈的首款自動駕駛概念車型。

除了傳統汽車製造業巨頭,互聯網汽車製造公司也在車展上拿出了智慧化的汽車產品。阿裡巴巴與上汽合作打造的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亮相車展;樂視已經推出的集“電動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社會化”於一身的超級汽車LeSee首款概念車也出現在車展上。

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是無人駕駛的元年,無人駕駛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公認的歷史性機遇,全球各國均在政策法規上對無人駕駛鬆綁,推進其進入實用量產階段。傳統汽車巨頭紛紛在無人駕駛上發力,並在兩年一度的北京車展上拿出概念車型,無疑是想在無人駕駛這一大好時機面前搶佔市場先機。而新興互聯網汽車製造公司也不甘落後,在汽車智慧互聯等方面拿出產品。可見,汽車未來往智慧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行業內共識,各大廠商都不願在智慧化的“風口”上落後。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為主

新能源汽車出現在車展上已經算不上新鮮事,但是此次參展的1179台車中147台是新能源汽車,相比2015年上海車展上的103輛,增長超四成,占到總參展車輛的12%,表現出各大汽車廠商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重視。而且本次車展中的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我國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有24款參展。

其中,宣稱續航里程400km的北汽新能源EH400,號稱平民化的特斯拉Model 3,鷗翼門為賣點的比亞迪E500,江淮首款純電動MPV IEV6,還有長安福特首款國產電動車,廣汽傳祺首款插電式混動GS4一一亮相車展。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車展上紛紛亮相與國家政策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密切相關。2016年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出推動組建動力電池創新平臺、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和完善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

據中汽協統計,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汽車生產和銷售分別完成659萬輛和652.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2%和6%;而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62663輛,銷售58125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倍和1倍,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348輛和42131輛,比上年同期均增長1.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315輛和15994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9%和43%。

輕量化:應用碳纖維材料

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息息相關的就是汽車的不斷輕量化,汽車輕量化能一定程度緩解新能源汽車續航時間的問題,同時也是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

本次車展中不少車型都應用了新型材料來實現輕量化。日產IDS這一款自動駕駛概念車,車身採用了碳纖維等輕量化套件;長城華冠旗下的首款純電動跑車前途K50新車採用了輕量化的碳纖維及鋁合金材料打造,整備品質只有1900kg;在中國首發的寶馬M4 GTS則配備了大量碳纖維和鋁制部件使車重成功降低到1400kg以下。

由於碳纖維複合材料品質輕、抗衝擊能力強等,逐漸成為實現汽車輕量化目標的重要選擇之一。作為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輕量化整體解決方案廠商,康得集團董事長鐘玉表示:“對於新能源電動車而言,輕將決定它的性能。因為每減重100公斤,汽車的加速性能將會提高10%,將減少20%的電池成本,刹車距離將會縮短2~7米。對於燃油汽車而言,品質的減輕將會大幅降低能耗,控制排放量。”

近年來寶馬的i3、i8和新7系的出現,掀起了全球汽車碳纖維輕量化浪潮。KDX-Roding歐洲汽車設計中心聯合總裁Robert Maier認為,碳纖維具有更高的比強度、比剛度,不僅可以節省能源、增加續航里程,提升性能,還可以全面提高車輛的舒適性、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帶給汽車產業革命性的變化。

對於碳纖維部件規模化製造成本過高的問題,GFG公司董事長Fritzmeier表示:“隨著一批新工藝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碳纖維部件的生產效率,並且碳纖維絲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降,使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變成了可能,寶馬i3和i8的規模化生產就是很好的案例。”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