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31日發表題為《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不樂觀》的文章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28日宣佈將因健康原因辭職。預計新首相將在9月中旬產生。中日關係在後安倍時代將何去何從?
對於安倍晉三辭任首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前天回應稱,近年來,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並取得新發展,兩國領導人就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中國對安倍首相為此所做的重要努力表示積極評價,同時祝願他早日康復。
中方的回應雖然不乏外交辭令,但也說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安倍晉三在任首相八年,中日關係並沒有變得更糟,這兩年還有改善的趨勢。
2010年中日關係因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陷入低谷,中國海警船乘勢加強在釣魚島周邊的活動。2012年安倍上臺後,繼續對華展示強硬姿態。但中國沒有退縮,反而逐步在釣魚島周邊實現了常態化巡航,在釣魚島爭端中變得更加主動。
縱觀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日本雖然在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主權等問題上沒有對華讓步,並有時參與美國主導的打壓中國行動,但中日之間並沒有因為歷史和主權問題產生重大衝突,中日經貿、人文交流正常,政治關係也沒有惡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日本在發往武漢的援助物資上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詩句,讓中國社會頗感溫暖。中國方面後來在援助日本的物資上也寫下“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等詩句作為回饋。這些交往雖然屬於民間性質,但也是安倍時代中日政治關係相對穩定的一個佐證。
安倍晉三2006年首次就任日本首相後,外訪的第一站就選擇了中國,充分展示他希望改善日中關係的誠意。第二次就任首相後,安倍晉三迫於國內外局勢、尤其是美國的壓力,表面上對中國十分強硬,但他並未讓日中關係失控,也沒有完全對美國打壓中國的舉動亦步亦趨,反而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再次訪問中國,顯示他在內心並非是一個對華強硬派,而是希望在中美之間保持某種平衡。
安倍時代即將結束,新任日本首相將採取何種對華政策,目前還難看清。目前來看,無論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美國都不會放棄對中國的全面打壓。
日本短期內會不會再出現一個類似安倍晉三這樣表面對華強硬,實則希望改善中日關係的首相,恐怕誰也說不上來。
無論誰接任日本首相,在處理中日關係問題時都難避開歷史、領土等老問題,同時還要面臨中美可能爆發的衝突。
美國日前宣佈將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日本顯然是美國部署中程導彈的首選陣地。這將使日本陷入兩難:如果同意,一旦有戰事發生,日本將成為中國導彈打擊的目標;如果拒絕,日本又承受不起美國的壓力。
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最後可能不得不接受部署美國中程導彈的事實,但中國必將採取反制措施,中日關係也將受到新的衝擊。在此背景下,日本新首相將如何平衡日美、日中關係,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作為歷史與現實恩怨糾纏不清的對手,中日之間不可能走得太近,但作為近鄰和重要交易夥伴,中日雙方的利益又緊密纏繞,誰都不能輕言脫鉤。在對抗與合作之間搖擺,或許是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的主要特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