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報》網站8月31日發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美印政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凱薩琳·哈達題為《儘管有各種信號,中國還是佔據優勢》的文章稱,印度需要向外國投資者表明,印度擁有中國所能提供的好處,而且是一個風險更小的遷移目的地。
許多美國公司以及為它們提供建議的分析師都清楚,印度的目標是替代中國,成為供應來源和投資目的地。但是,根據我與華盛頓許多不同組織和公司進行的交談,可以公平地說,期望是不高的。
首先,儘管有媒體報導和來自華盛頓的強烈資訊,但可能退出中國的美國企業比預期的要少。專注於中國國內市場而不是將其作為出口基地的企業可能會繼續留下,至少目前如此。那些確實離開的企業可能不會選擇印度作為遷移目的地。儘管新德里在吸引蘋果供應商到印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功,但許多與中國有合作經驗的美國公司並不確信印度擁有中國既有的工業基礎和專業知識。它們認為其他亞洲國家更具競爭力。要改變其想法,必須要讓這些懷疑論者相信,印度可以提供中國的好處,同時風險更小。
對於潛在的外國投資者來說,印度似乎比新德里認為的那樣更像中國,特別是考慮到一些政策似乎不利於對印度國內投資者構成最大競爭威脅的外國投資者。
印度龐大且日益富裕的國內市場雖然具有吸引力,但很可能無法說服外國公司接受它們在其他地方可能無法接受的限制和條件。如今,亞洲內外的投資目的地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
儘管存在許多負面因素,而且當前的對外關係整體上也出現惡化,但中國對投資者而言仍具備許多優勢,比如製造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水準,這使得創新成果能迅速從原型轉化為產品。這需要數十年的戰略規劃。最近幾個月,印度自身的規劃顯著加快:政府確定了關鍵部門;調查了大公司對印度投資障礙的看法;擴大印度投資局的服務範圍。
但還需要做更多工作。例如,中國的專業工業區很大,彙集了公司、工廠、物流,甚至研究機構和大學。印度政府承諾建立同等工業區的預算太少,而且分配給了太多地方,根本無法與中國競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