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專訪:美聯儲"無上限"量化寬鬆副作用不容低估--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

新華社,新加坡
2020-05-15 09:36

已收藏


新華社新加坡5月15日電專訪:美聯儲"無上限"量化寬鬆副作用不容低估--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

新華社記者蔡蜀亞

美聯儲3月下旬宣佈實行"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以緩解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說,"無上限"量化寬鬆短期內也許有利於美國經濟走出衰退,但也會帶來諸多副作用,並導致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債務和市場風險增加。

關於美國當前的經濟困境,顧清揚說,與過去不同,這次危機的主要導火索是新冠疫情,應對疫情的各種限制措施使經濟幾乎處於完全停擺狀態。雖然疫情是影響經濟的最直接因素,但美國經濟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經歷了長時間增長,到今年初已經顯現疲軟跡象,面臨財政赤字龐大、股市泡沫、實體經濟投資不足等挑戰。

談及量化寬鬆政策,顧清揚說,美聯儲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首次使用量化寬鬆政策,並取得了積極的救市效果。美聯儲今年再次推出這一政策,且力度遠超從前,被稱為"無上限"量化寬鬆。

他說,理論上,在利率降到零的時候,傳統貨幣政策已經沒有進一步操作的空間,美聯儲採取這種非常規貨幣政策也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通過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美聯儲可以超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以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這些政策短期內也許有利於美國經濟走出衰退。

顧清揚同時指出,"無上限"量化寬鬆可能帶來很多副作用。首先,由於量化寬鬆壓低了長期利率,市場可能出現大量高杠杆投機行為,增加資本市場參與者的市場風險。其次,量化寬鬆導致現金超發,將推升資產泡沫,造成股市債市價格虛高。再次,量化寬鬆也可能會催生流動性陷阱,使常規貨幣政策失效。

他說,從全球來看,量化寬鬆會導致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債務和市場風險增加。當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時,大量美元資本為追求更高收益湧入新興市場;當美國未來試圖退出量化寬鬆時,新興市場將面臨資本外流、貨幣貶值、股市下跌。

顧清揚認為,既然新冠疫情是壓倒美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救市方案的重點應是遏制病毒蔓延。如果急於在疫情不穩定的情況下大規模重啟經濟,很有可能導致疫情長期蔓延,成為未來經濟復蘇的絆腳石。

顧清揚說,在疫情沒有根本好轉之前,經濟刺激政策缺乏發揮作用的空間,對經濟沒有多大實質幫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從3月刺激政策推出以來美國經濟各項指標仍在持續惡化。

顧清揚指出,大危機面前更需要國際合作。國際金融危機之時,全球主要經濟體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方面保持協調,使金融危機得到較好控制,堪稱國際合作應對重大全球性危機的典範。在應對新冠疫情產生的衝擊時,全球緊密合作仍然至關重要。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