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中国财富网
2018-12-23 13:08

已收藏


原標題:把握發展新機遇 譜寫發展新篇章——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我們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如果僅僅從短期角度看,就容易被短期指標波動牽著鼻子走,一會兒喜一會兒憂。”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22日在“2018-2019中國經濟年會”上說,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雖有逆流,但不會逆轉,隨著我國不斷擴大開放,各國都希望在中國尋找更多發展機遇,這些因素有力支撐了黨中央有關“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

他認為,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正是我國發展面臨的五個新機遇。

“新機遇不是天上掉餡餅,甚至不是順水推舟。”韓文秀說,而是逆水行舟、滾石上山,要堅持辯證思維,保持戰略定力,不畏浮雲遮望眼,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些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既有週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更多的是長期結構性問題的短期反映,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仍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根源是要素配置的扭曲。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即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準,暢通國民經濟迴圈,這也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管總的要求。

“‘八字方針’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方向,非常有針對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從根本上說,強調的是要深度推進市場化,讓市場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發揮作用,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

楊偉民說,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矯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強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增強經濟發展韌性,保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他認為,一方面,要完善產權制度,形成包括所有權及其派生的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等的完整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有效激勵。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在資金、勞動力、土地、科技等要素配置中,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打好三大攻堅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明年要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注意到,在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中,中央提出“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時要統籌兼顧,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

他說,在脫貧攻堅領域,中央提出“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準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這些都是非常接地氣、暖民心的政策。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看來,“堅定、可控、有序、適度”方針提得精准到位,為的就是避免“由於處理風險隱患產生新的、更大的風險隱患”。

以第一動力驅動發展活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國如何把握主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升產業鏈水準,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

“技術創新是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這些年我們嘗到了創新帶來的甜頭。未來將繼續把創新作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和突破發展瓶頸的主要手段。”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說。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新動能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創新助力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

“未來,我國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優化升級要素結構,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製造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任志武表示,對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我國在創新方面的短板依然突出。“要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在若干領域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創新中心,著力提升企業創新水準。”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