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上中游價格上行抬高中國經濟預期

中国证券网
2017-04-14 09:50

已收藏


吳志良近期有著幸福的煩惱,他的公司誠峰銅線已處於超負荷生產狀態。

“按照目前形勢看,公司今年可能要考慮增加裝置,擴大產能。”吳志良說:“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都不是現在這種情況,轉變大概是在2016年11月以後,伴隨著銅價上漲,整個行業需求開始轉旺,感覺銅價下不來了。 ”

吳志良的新感受幾乎與整個工業產業回暖同步。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同比上漲0.1%。進入2017年,PPI再度上行,1月同比上漲6.9%,2月大增7.8%,3月上漲7.6%,依然處於高位。價格上漲推高企業效益,1-2月份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1.5%。

作為先行指標,商品期貨市場提前形成對經濟預期的共振。去年,焦煤、焦炭漲幅均超過100%,鄭煤、螺紋、熱卷和鐵礦期價漲幅都超過60%。

商品與宏觀經濟相生相伴

商品回暖與中國經濟回暖相生相伴。2015年年底以來的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行情,既受補庫週期影響,也有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PPI由負轉正,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企業補庫存需求帶動。與此同時,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在內的一系列宏觀資料向好表現,也意味著去產能、去庫存取得了一定成效,宏觀經濟正在企穩回暖。

這種相關性除了在銅產業鏈有所體現,在黑色產業鏈表現更為明顯。據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介紹,2016年以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大、房地產開工量回升,有效拉動了國內鋼鐵消費。資料顯示,2016年粗鋼表觀消費量7.10億噸,同比增加954萬噸,同比增長1.3%,占全球鋼產量的50.4%。同時,在供給側改革政策作用下,去產能、去庫存促使鋼材供給量下降。

石洪衛認為,在消費增長、供給下降的基本面推動下,2016年度鋼鐵價格持續上漲,鋼鐵企業利潤水準不斷改善。而下游鋼鐵市場的回暖,也拉動了上游鐵礦石需求量上升,進而推動了鐵礦石價格上漲。

上海築金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昌武也表示,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受市場較為樂觀預期影響,下游補庫需求推動大宗價格上漲。目前來看,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仍在延續去年的慣性回暖中,這是對大宗商品需求最強有力的支撐。

經濟向好的預期在抬升

進入2017年,商品走勢分化。截至4月7日,鐵礦下跌近3%,熱卷下跌5%,但其他商品依然延續漲勢,動力煤、焦炭仍有超過20%的漲幅,焦煤漲幅12%,螺紋鋼有近8%的漲幅。

“分化的背後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出現‘疲態’,企業補庫存與市場投資意願呈現減弱跡象。不過,中國L型的經濟底部已經探明並在抬升。”胡俞越說。

姜昌武也認為,從近期市場表現看,市場預期有逐步平穩甚至走弱跡象。他認為,大宗商品的風險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美國加息和國內通脹壓力導致國內貨幣政策逐步趨緊,另一方面是價格回升後部分商品的供給大幅增加,預計後期大宗商品市場更多是震盪走勢。

除了基本面,資金面也是商品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國期貨業協會發佈的最新統計顯示,3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額為17.3萬億元(以單邊計入),環比增長35.40%,顯示商品市場資金呈擴容趨勢。

而從整個宏觀面看,1月末和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都超過150萬億元。“這麼大規模的M2應該要有個蓄水池,商品則是當下的一個重要蓄水池。如果新增貸款能夠真正投向實業,大宗商品的基本面會更加扎實。”胡俞越表示。

有意思的是,此輪商品回暖現象並不是僅出現在中國市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市場也出現了回暖趨勢。波羅的海指數在2016年年初創出新低之後,去年下半年開始一路走高。截至2017年4月7日,該指數最新報價為1223點,距離2016年2月的最低點(290點)已上漲了900多點。

“這表明國際貿易的流動速度加快,國際貿易量在增加。”胡俞越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