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美元升值、股強債弱、波動加劇 三大關鍵字主導2017年全球市場

中国证券网
2016-12-30 08:33

已收藏


2016年全球金融市場跌宕起伏,在多個黑天鵝事件擾動下,股、債、匯、商品市場震盪加劇。臨近年底,隨著市場對特朗普政府財政刺激力度加大及經濟前景改善預期的升溫,“再通脹”成為主導金融市場的一大主題。而美聯儲再次加息後,流動性趨緊擔憂加劇,也構成困擾市場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綜合來看,在利好與風險因素並存、意外事件禍福難料背景下,2017年全球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預計美元升值、股強債弱、波動加劇將成為主導市場的三大關鍵字。

加息助力 美元牛蹄狂奔

過去兩年,強勢美元一直是金融市場主線。自2014年中以來,美元指數累計漲幅接近30%。

2016年美元指數呈先抑後揚走勢,全年整體漲幅超4%。上半年,受美國經濟增長顯著下滑和美聯儲推遲加息影響,美元指數大幅走低,一度較2015年底下跌近7%。英國“脫歐”公投後,市場避險情緒助推美元反彈。四季度隨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市場對美國經濟改善和美聯儲更快加息的預期升溫,刺激美元指數大幅飆升。12月14日,美聯儲在結束年內最後一次貨幣政策例會後宣佈加息25個基點,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同時上調2017年加息進度預期,預計會加息三次。在美聯儲偏“鷹派”立場驅動下,美元指數再獲助力,自大選結束以來從不到97升至103上方,創近14年新高。

在2017年策略報告中,繼續看漲美元成為華爾街少有的共識之一。高盛分析師認為,政策行動分化及通脹前景將推動息差向利好美元方向發展,而美國總統大選已啟動向此方向的轉變,預計未來12個月,美元對G10貨幣貿易加權匯率將上漲約7%。

摩根士丹利認為,有四大理由支持明年美元繼續走牛,包括美國製造業再度走強、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通脹預期攀升及美聯儲從現在到2018年底前可能加息六次。

富達國際投資方案設計主管大衛·巴克爾表示,儘管目前美元偏貴,但仍具有吸引力。美國與全球其他市場區別明顯,2.5%的美債收益率和0.5%的利息水準很難被忽視。美元價格尚未充分反映所有利好因素,因此繼續看好美元。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美聯儲最終的行動進度仍存不確定性,今年上半年美元大幅走軟情形可能重現。去年美聯儲首次加息時,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曾預計今年將加息四次,但實際只加了一次。考慮到特朗普財政刺激計畫細節尚不明朗,加之歐元區明年將迎來多場關鍵大選,預計美聯儲在2017年上半年應會保持謹慎,從而令美元漲勢放緩。

通脹回升 流動性邊際趨緊

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復蘇均有起色,通脹水準加速回升。美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增速達3.5%,創兩年來最高,較第一季度的0.8%和第二季度的1.4%顯著改善。1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1.7%,核心CPI增長2.1%,連續13個月高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水準。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11月同比增長1.6%,接近目標水準。

受消費提振,歐元區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速達到1.7%,好於預期。歐洲央行在最新的經濟通告中預計,歐元區通脹在今年底出現強勁回升,有望超1%,達到2013年底來的最高水準。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預計,明年全球通脹水準將從今年的2.5%升至2.7%。全球經濟逐步走出低通脹陰霾,主要是由於明年發達經濟體在財政刺激接棒貨幣寬鬆的背景下,通脹水準將出現明顯改善。

章俊表示,大部分發達經濟體(G10)平均物價增速將超越2%的央行目標通脹水準,其中美國物價水準在特朗普大規模財政支出和減稅政策刺激下,預計將從今年的1.3%跳升至2.4%。雖歐元區和日本明年CPI可能仍低於2%,但考慮到過去兩年中嚴重的低通脹甚至通縮情況,預計CPI將分別從今年的0.2%和-0.3%跳升至1.5%和0.9%,改善幅度顯著。

在全球經濟和通脹預期走強背景下,以美聯儲為首的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取向出現微妙變化。在6月底英國“脫歐”公投後,市場原本預計美聯儲將推遲加息甚至可能重啟寬鬆,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將加大寬鬆力度。但8月末以來,上述預期被逐一打破,不但美聯儲再次加息預期顯著升溫,歐日央行寬鬆節奏也明顯低於市場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寬鬆意願減弱,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流動性盛宴接近尾聲。隨著美聯儲再次加息,歐日央行更審慎地評估非常規刺激手段,全球貨幣寬鬆呈邊際性趨緊態勢。

預期切換 股債輪動凸顯

隨著流動性預期生變及經濟前景改善,股票和債券市場持續日久的同步走勢出現動搖。年初股市大跌時,大量資金湧入債券市場,8月時全球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紛紛觸及歷史低點。此後隨著市場對流動性拐點討論的升溫,資金棄債投股。特別是特朗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後,市場重新調整對美國政府財政刺激力度、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預期,“再通脹”將成為主導市場投資的新邏輯,大類資產輪動加速,投資人進一步拋售債券,轉而增持股票。

自11月8日大選結束以來,美股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6%,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8.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7%,三大指數聯手刷新歷史高位。彭博統計顯示,11月全球股票市值增加6350億美元,美國股市成為全球資金匯流地,在主要股指大幅上漲及美元持續升值雙引擎驅動下,美股市值占全球股票總市值的比重達到38%,創10年來新高。

債市拋售潮則愈演愈烈。11月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總回報指數下跌4%,創指數自1990年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此間市值蒸發1.7萬億美元。11月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79%飆升至2.6%;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10%升至最高接近0.4%,創近10個月來新高;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183%升至1.4%以上,回到“脫歐”公投前的水準;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負值反彈至接近0.1%,創2016年初以來新高。

美國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裡奧表示,債券價格很可能已觸及30年來的大頂。美國知名基金經理比爾·米勒表示,最近的債市拋售潮預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債券牛市步入尾聲,這將導致一些債市資金流向股市等其他領域。

多家機構認為,投資者棄債投股趨勢可能延續。分析師指出,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看,美國仍是發達國家中最優質的資產,預計企業盈利在2017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此外,特朗普減稅政策可能帶來額外提振。隨著貨幣政策進入收緊週期,股票收益率比債券更有吸引力。

貝萊德智庫在最新發佈的2017年全球投資展望報告中表示,由美國引領的再通脹正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發展的動力。再通脹在全球範圍內紮根,在此環境下,相比於國債更看好股票。預計全球債券收益率已見底,未來將上升,收益率曲線將趨於陡峭化。

貝萊德智庫預計發達國家股票在2017年將進一步上漲,看好收益增長、金融和醫療類股。固定收益方面,與名義債券相比,更看好具備優質信用評級的信貸資產及與通脹掛鉤的證券。

花旗集團維持對股票資產的積極立場,預計全球股票至2017年底或上漲10%,但也提醒稱未來的波動性不可小覷。區域配置上,預計發達市場將跑贏新興市場,板塊方面,週期性或勝過防禦性股票。

波動加劇 警惕黑天鵝突襲

2016年堪稱“黑天鵝元年”,諸多國際事件發展超出普遍預期,給金融市場帶來巨大衝擊。展望2017年,市場面臨的政治及政策風險不減,波動性恐將加劇。

英國券商IG集團資深金融評論員克裡斯·韋斯頓認為,美元短缺將是2017年一個主要問題。美國以外的貸款人需對大量美元計價的債務展期,而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走高、貿易加權美元匯率升至十四年來最高點,獲取美元將成為一個切實風險,尤其對新興市場和亞洲而言。

韋斯頓還指出,2017年充斥著讓交易商難以猜透的政治事件。其中法國大選將於4月到5月間舉行,德國大選將於第三季度舉行,這均關係到歐洲貨幣聯盟(EMU)在民粹主義抬頭時期的可持續性。此外,義大利政治局勢和大量的不良貸款也是市場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普特南撰文指出,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市場面臨多項關鍵挑戰,其中一些目前造成的衝擊或許還不夠大,但如果重新調整預期,影響恐怕非常深遠。

普特南列舉的挑戰之一就是美國債務上限和對財政政策的影響。他指出,特朗普計畫中的增加基礎設施開支和減稅,最終結果將是大幅提高預算赤字並增加聯邦政府債務發行。2015年末時美國債務上限曾被臨時暫停,以避免大選年期間聯邦政府停擺等潛在風險,但2017年3月16日,債務上限將重新生效,預計美國政府債務將隨即突破該上限。

普特南表示,目前共和黨內不同派別間如何妥協通過債務上限的立法並不十分清楚。由於對債務上限的妥協,龐大的基礎設施支出計畫可能持續10年之久,以降低支出對赤字和經濟的直接影響,而這對股票和債券市場影響巨大。大選後股市上漲和國債拋售是基於對高度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預期,一旦共和黨內不同派系之間就債務上限做出任何妥協,可能大大擾亂股票和債券市場。

普特南還提到,貿易保護主義將導致世界貿易增長受到制約,而一旦貿易停止增長,經濟增長必然舉步維艱,首當其衝的不僅包括外匯,也包括金屬、能源及農業。全球貿易戰與各種反擊活動可促使新興市場貨幣急劇貶值,但如果貿易保護主義退去,即便在美聯儲加息情況下,新興市場貨幣仍可能上漲。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