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溫建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在金融端

中国证券网
2016-02-24 09:51

已收藏


穩健運行的資本市場,能提供最直接的投資機會,及時分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實現企業和家庭的財富創造;因此,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創造活躍的資本市場,有助於經濟轉型成功和國家創新能力提升。當資本市場的價值實現和財富觀深入人心、嵌入並縱深影響經濟活動時,資本市場就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資金流向,成了推動經濟創新和提升經濟效率的活力之源。

2016年要完成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重點任務”,筆者以為最為突出的關鍵在金融端的改革。可以說金融端的改革見成效,將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的亮點。

歸根結底,去產能,不是取決於表面產能的多少,而是取決於造成過剩產能的金融債務處置。這才是推動去產能的最大困難,也是職工妥善安置的最大困難。如何處置這些金融債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是改革要邁開的關鍵性步驟。這其實是一個金融問題。所以,從本質上看,去產能其實就是金融債務的結構性改革,是對金融貸款機制從結構優化上動手術。

對此,筆者有四點建議:(1)生產性債務直接剝離,裝入資產處置公司,以市場化打包出售;(2)人員性債務應該予以盤活,跟隨被處置人員走,轉化為承包形式的服務資本;(3)沉沒性債務則乾脆核銷,由政府和銀行協商分攤處置;(4)具備殘值的有價資產,比如土地等可給政策,轉變屬性和用途,推動殘次價值實現。

去庫存的最終實現,表面上是房地產行業的結構性調整,但實際上是城鄉居民金融購買能力的體現,也是城市金融業發展水準的體現。當城鎮居民“居者有其屋”的初級需求達到相對飽和以後,實現房地產去庫存化的功能,主要就依賴改善型需求了,而自2014年9月30日放鬆“二套房”限制政策以來,一線城市因為金融實力較強而出現了高端住宅市場需求集中釋放的情況,但這種價升量增的狀況眼下已趨於弱化,房價上漲的持久性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在當下這種總量絕對過剩、區域供求失衡、結構調整困難加大的條件下,要實現房地產去庫存的艱巨目標,關鍵就看金融支持的力度和空間,也就是說看金融供給側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為房地產行業推進配套性改革。

對此,可考慮設立國家或省級住房銀行,專門面向低收入階層解決住房貸款需求;或建立國家或省級房屋收儲制度,專門面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廉租住房;還可設想建立面向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的信貸機制,幫助解決有城鎮購房需求的農民工買房子;當然還有支持面向住房市場的金融創新,設法化解過剩庫存。

去杠杆,說到底就是去除金融杠杆,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趨利化之勢,把資金引導到生產領域,支援實體經濟步入發展的軌道上來。通過提質增效,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供給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經濟轉型和發展。

鑒於杠杆具有活躍經濟的功效,因而去杠杆應有底線,是減量不去量,是既克服又保留,而不能理解為完全去除杠杆。具體而言,資本市場的合法融資,是活躍市場的杠杆資金,可以通過去杠杆,降低過高的杠杆率、對市場穩健運行的傷害,但保留適度的杠杆水準,有助於保持市場的資金水位,為推進註冊制改革創造活躍的市場條件。住房按揭貸款也是杠杆工具,對住房市場的快速發展意義重大。在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完成之前,不該強制推行去杠杆化,而應限制杠杆比率升高,堅決制止零首付的住房銷售協議。

降成本,應解讀為降低全社會的生產成本,最後都歸結為降低整個金融活動的運行成本上。只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經濟活動,才能保持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降低成本是金融效率提出的最高要求。筆者認為,這裡有四個核心要義:(1)企業活動、生產運營的成本之一,就是資金使用的金融成本,因此降成本就是降低資金的使用成本,降低銀行的利率化水準,給企業去產能創造更加適合的條件,這麼看,降息是具備改革的需要和基礎的;(2)產品品質的提高有賴於科技發展,而科技水準高低則依賴于創造和創新。無疑,降成本也包含降低“雙創”的成本,而完備成熟的信用市場,有助於構建創新的低成本金融支撐,打造科技扶持基金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3)供給側盈利能力的高低,與稅負的輕重關係密切。所以,降成本還包括降低各種稅費,積極施行財稅體制改革,把企業負擔降到最低,為改革成功果斷讓利減費;(4)企業社會回報的大小,與是否為社會公眾公司有關。降成本更應該開放市場准入,降低企業主體投融資體制的邊界和門檻,因而,推行企業註冊制上市交易,彌補核准制的缺陷和不足,理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戲。

補短板,既應是補貧困的短板,也該是補導致貧困的短板。說到底,貧困是金融資源缺乏的結果,也是金融效率低下的結果,更是金融資源錯配的結果,所以,補短板一定要從金融這個關鍵入手,才算牢牢抓住問題和矛盾的根源。

補短板可從金融這條主線入手,改變扶貧攻堅計畫的思路,以資金幫扶實現精准扶貧,以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為紐帶,尤其是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要實現資源的有效高效配置,就離不開發揮資本市場配置生產資源的主管道作用。

在筆者看來,穩健運行的資本市場,能提供最直接的投資機會,及時分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實現企業和家庭的財富創造;因此,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能推動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進程,有助於實現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活躍的資本市場,能幫助企業籌集發展所需的資金,有助於經濟轉型成功和國家創新能力提升。

資本時代構建社會經濟的多元化文化,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避和化解市場的風險累積,不應通過摧毀市場的方式,而應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全力促進市場全面發展的新思維,以讓市場創造價值和財富的新理念,增強投資者信心,消化市場的估值泡沫、化解市場風險。

當資本市場的價值實現和財富觀深入人心、嵌入並縱深影響經濟活動的時候,資本市場就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資金的流向,決定了資源配置的力度和強度,因此也就成了推動經濟創新和提升經濟效率的活力之源。
 
(作者系上海金融學院統計系副教授)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