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李克強解密中國增長故事核心要素

中国证券网
2015-11-26 09:38

已收藏


對於中外投資者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是個時刻引人關注的故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經濟學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中國經濟的藍圖》,剖析了中國增長故事的核心要素。在他看來,改革、開放與國際合作的有力結合就是關鍵所在。

推進結構性改革

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在這樣的體量基礎上如何繼續發展?當認識到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不可持續,本屆政府沒有推行量化寬鬆,也沒有採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措施,而是作出了一個抉擇:推動結構性改革。

結構性改革有很多政策工具,在李克強看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重要內容。其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個人、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等市場主體營造更加適於創業創新的環境,釋放增長潛力。

“一個更加簡政放權的政府可以運用自身所長,做好宏觀經濟調控者、公平競爭的有效監督者、改革的推動者,並在系統性風險冒頭時果斷加以應對。”他在文中如是分析。

其實,自從本屆政府上臺以來,就力推“雙創”,旨在通過“雙創”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為此,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雙創”的檔和政策。

兩年多的努力,“雙創”的成效已然顯現。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已GDP比重已經超過50%;每天新增註冊企業超過1萬家;高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於整體工業增速。

在李克強看來,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尋找新的增長點,也包括提高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中國規模龐大的工業部門仍是增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之相配套,國務院相繼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頂層規劃。而未來五年,上述領域也是發展重點,因為最新出爐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已將兩大內容納入其中。

李克強還透露,未來中國將在更多領域放寬外資准入,其中服務業領域的開放也會進一步擴大。

國際產能合作是重點

中國增長故事正在創造一個機遇:試想如果中國13億人的發展能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作貢獻,那涉及數十億人的增長將為大宗商品市場、製造業以及更廣泛的領域帶來多麼巨大的機遇!

這樣的機遇如何實現?李克強給出的答案是:“一帶一路”及國際產能合作。

他在文中稱,“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將中國製造業的性價比優勢同發達經濟體的高端技術相結合,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優質優價’的裝備,説明他們加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以供給創新推動強勁增長。”

談及對外開放,“國際產能合作”是絕對的熱詞。總理每次出訪幾乎都會談及這個詞,與各國談及合作時都提到,共同開拓協力廠商市場、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比如,6月訪法期間,中法雙方達成協議,在核電領域共同開展協力廠商市場合作;11月訪問馬來西亞,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會談時說,將中方技術與成本優勢同馬方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相對接,通過積極探討開展馬來西亞-新加坡高鐵建設、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建設和中馬港口聯盟等合作。

在11月2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上,李克強再次對外發出“產能合作”的倡議。他表示,中方願回應中東歐國家希望聯接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的願望,可先從三海的港口升級改造開始合作,包括在有條件的港口建設產業聚集區。

2016年,中國增長故事仍將繼續講述。李克強已經為中國經濟藍圖操作策略點睛:2016年以及之後的更長時期,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結構性改革和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各方共贏的國際合作都將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