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精准醫療"開闢高效益診療新徑

北京
2015-11-11 10:22

已收藏


作為一種全新的醫學概念和醫療模式,"精准醫療"正在國內外醫學界、產業界和投資界掀起熱潮。隨著醫學前沿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大資料的應用,這種個體化的醫療方式使得未來"量體裁衣"診療成為可能,不僅將提高診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將推動重大新藥創制,促進醫療水準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雙提升。 提高診療效益與效率是未來醫療的主流趨勢。

"精准醫療"以基因大資料為核心,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疾病進行精細分類及精確診斷,從而實現個體化診療。相比此前"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基礎研究,"精准醫療"更注重轉化研究,直接讓患者受益。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美國處於"精准醫療"的第一梯隊。2011年美國醫學界首次提出"精准醫療"概念,今年初奧巴馬更是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提議在2016財年投入2.15億美元推動"精准醫療"發展。 在我國,"精准醫療"尚處於入門階段,不少企業已投入鉅資提前佈局,包括生產基因組測序儀器的企業、提供檢測服務的企業、進行資料分析的企業、生物醫藥研發企業等。

市場調研公司BCC Research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基因組測序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到2018年達到約117億美元的規模。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也在逐漸放開。7月31日,國家衛計委發佈《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靶點基因檢測技術指南(試行)》和《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被市場解讀為政府為實質性開展基因檢測及"精准醫療"開閘的信號。此前,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指出,支援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推動基因檢測等先進健康技術普及惠民,引領重大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另外,在腫瘤等一些重大疾病的新藥創制方面,國家也已開闢綠色通道,加快受理審批進度。

企業的投資熱情加上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正推動我國"精准醫療"產業進入"風口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尤其是,隨著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早期的30億美元降至如今的1000美元,這種"高大上"的醫療模式不再"遙不可及"。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推進資料資源開發共用,同時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精准醫療"的發展基礎和理念,恰恰契合了上述目標,是大資料技術與醫學前沿技術的交叉融合,將為我國未來醫療服務增質提效開闢新路徑。據報導,我國將在"十三五"期間啟動一項"精准醫療"研發計畫,在全國具備條件和優勢區域的醫院和社區內建設示範中心,推進研究成果轉化。

"精准醫療"看上去很美,但分析人士指出,受基因資料獲取能力、資料庫規模和資料分析能力限制,目前市場上從事"精准醫療"相關業務的小企業依然居多,且在實驗室操作規範、資料儲存管理等方面也遠未完善,如何加快技術的臨床應用並實現產業化,是今後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另外,由於涉及個人基因資訊,資料安全監管和道德倫理問題也要重視。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