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8月3日電(記者潘強、黃耀滕)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總值達到2.09萬億元,同比增長5.6%,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交易夥伴。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一定影響,中國和東盟貿易一如既往的強勁。
中國東興與越南芒街隔河相望。雖然疫情的影響仍在,但口岸附近的萬眾國際批發市場依然吸引著眾多商人,東盟國家的貨物經這裡源源不斷地發往中國內地。
活躍在邊境口岸指定區域越南商人範文秀告訴記者:"9年前在中國做成了第一筆生意,那時每天的交易額不到100美元,現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每天成交額最高時超過400美元。"
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門戶港,廣西北部灣港已開闢27條外貿航線,實現東盟主要港口全覆蓋。
今年前6個月,北部灣港逆勢飄紅,完成貨物輸送量約12652萬噸,同比增長15.56%,完成集裝箱輸送量228.04萬標箱,同比增長約28.54%。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班列1691列,同比增長66%,海鐵聯運完成8.48萬標箱,同比增長68%。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韋韜說:"上半年,重慶、雲南、貴州等西部省市貨物通過陸海聯運、經北部灣港發往全球的總量增長迅速。"
2010年1月1日,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10年來,雙邊貨物、服務貿易高速增長,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自貿區用"黃金十年"真正惠及約19億人口,給世界經濟注入新的強大推動力,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典範。
商務部的資料顯示,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關稅,90%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稅。2002年自貿區建設啟動時,雙方貿易額只有548億美元,2019年則突破6000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認為,中國和東盟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自貿區的建成和關稅水準的大幅降低使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效率大幅提升,貿易增長是必然結果。
作為中國和東盟數位合作的重要載體,中國-東盟資訊港經過近5年的建設,逐步成為以廣西為支點的資訊樞紐。項目內已建成3條國際通信海纜、12條國際陸地光纜和13個重要通信節點,中國已與泰國、老撾等9個東盟國家建立了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
7月31日,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東盟是中國在北斗衛星導航領域開展全球合作的重要區域。中國-東盟北斗科技城、中國-東盟衛星導航國際合作聯盟、中國-東盟北斗智慧產業園、中國-東盟北斗/GNSS(南寧)中心等合作項目和機構相繼落地。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中國已經開始為部分東盟國家提供北斗導航服務,將在現代化農業、數位化建設、智慧港口等方面促進東盟的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來,中國-東盟雙邊企業早已不止於單純的貿易往來,而是彼此借助對方優勢,在自貿區範圍內配置資源和技術,實現產業的深度融合,產業互補效益逐漸顯現。
坐落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首府關丹的馬中關丹產業園,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個重大工程。在聯合鋼鐵專案廠區,很難見到黑色的濃煙,乾淨整潔的廠房、道路,綠色的植被隨處可見。
這一項目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參與建設,2018年全面投產。專案年產量超過300萬噸,產品品質、生產工藝等在東南亞屬於領先水準。項目總工程師胡玖林說,環保投入占總投入的近20%,大大高於當地平均標準,目前廢水和固廢實現了迴圈利用。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是將目光投向東盟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2017年7月,公司印尼製造基地建成投產後,16家中國和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印尼相繼落地,吸納當地6000多人就業。目前,五菱汽車整體銷量已進入印尼乘用車市場前6名。
去年10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對所有協定成員全面生效。馬來西亞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阿茲利米·紮卡裡亞說,全球多邊貿易仍是大勢所趨,東盟與中國日益密切的經貿關係,是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活力的有力證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