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20日表示,2015年我國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涉案數量和金額出現"雙降",但這並不意味著貿易摩擦對我國影響趨緩。 沈丹陽在當日召開的例行發佈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商務部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出口產品共計遭遇22個國家(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85起,案件數量比2014年下降12%,全年涉案金額80億美元,比2014年下降24%。 沈丹陽分析說,從貿易摩擦的時間跨度來看,其負面影響往往持續多年。國外救濟措施實施期限最少為5年,大多數達到10年甚至更長,這對中國出口的抑制作用更為負面。每年對中國外貿的整體影響為1400億-1500億美元。
資料顯示,中國連續21年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調查、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僅以2011-2015年國外對中國發起的案件為例,每年涉案平均金額約110億美元,累計涉案金額約550億美元。 "貿易保護措施針對的是產品,受到打擊的則是涉案產品相關的整個行業,並進而影響到相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沈丹陽說。
據介紹,當前,中國遭受國外貿易摩擦影響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鋼鐵、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機電、化工等附加值較高的企業,涉及的企業數量很多,貿易摩擦直接影響中國相關產業的就業,也削弱了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他還指出,"替代國價格"等歧視性規則的使用,人為推高了反傾銷反補貼高稅率並加大了中國企業的應對難度,中國企業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開展應訴,一旦出口受阻後進行生產轉型將增加很大負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