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6月10日電(記者金一清、董琳娜)頓珠旺傑曾經是西藏舊社會的農奴,今年79歲的他身體硬朗,早早起床給院中的桃樹修剪樹枝,他的背後是水泥鋼筋澆築的藏式二層小樓。
作為山南市貢嘎縣崗堆鎮多丁村的老黨支部書記,頓珠旺傑見證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的巨大變化。他說:"西藏和平解放前,我住的是牛棚,遮風擋雨都成問題,如今住進了鋼筋水泥的大房子。以前大家都說西藏連一根火柴都造不出來,如今大到修高樓、架大橋、建發電站,小到特色犛牛奶產品,西藏都能生產。這真是一個奇跡。"
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舊西藏,沒有任何現代意義上的工業企業,僅有一些傳統家庭作坊式的民族手工業,效率低下,無法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西藏和平解放後,國家為了高原發展,在"世界屋脊"建立了一批工業企業,實現了西藏現代工業"零"的突破。民主改革後,西藏先後建成了電力、煤炭、機械修理、化工、建材等80個中小型工廠,工業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1960年建立的拉薩水泥廠,結束了西藏沒有水泥廠的歷史,保證了西藏本地水泥的供應,為新西藏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條條標準化建設的公路,一座座橫貫的大橋,一道道水電站大壩,都有拉薩水泥廠的身影。
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西藏的水泥行業也走向了更加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工藝技術老舊的拉薩水泥廠退出了歷史舞臺。西藏自治區政府基於環保再利用考慮,決定在原來的工廠遺址上修建西藏自治區美術館,主館預計今年7月開館運營。
拉薩水泥廠改建成美術館,是西藏現代工業走向更加環保的轉型之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藏奮力建設生態文明高地,嚴禁鋼鐵、冶煉、化工、造紙等環境污染風險大的專案進入西藏,嚴格落實礦產資源開發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確保高原天藍氣清。
如今,西藏形成了以優勢礦產業、民族手工業、藏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高原特色生物和綠色食(飲)品業、水電能源等工業為主的富有西藏特點的工業生產體系,成為西藏百姓就業增收的重要路徑。
位於羌塘草原腹地那曲市色尼區的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配備了專業冷庫和冷鏈物流,建成全自動化滅菌乳和發酵乳生產線,收購周邊牧民牛奶作為原料。如今已組建起有100個奶源基地、3200余戶牧民參與的全產業鏈,帶動了16256人就業,收購牛奶及肥料兌現資金2044.96萬元,説明部分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成功實現脫貧。
邊巴原本是那曲當地牧民,2017年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養殖奶牛。一年後,他的兒子也通過招聘進入了公司,目前負責牛奶加工。邊巴說:"我們父子倆在公司工作,收入增加了很多,生活條件也很快改善了。以前出行都靠騎馬,現在考了駕照,買了小轎車,出行非常方便。"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西藏自治區工業總產值達331.15億元,較2011年增長1.7倍,年均增長11.5%;較1956年增長4023.3倍,年均增長13.8%。2020年,西藏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7家,較2011年增加111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