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月22日電(記者鄧瑞璿、詹奕嘉)1月以來,"90後"柯廣雪每天清晨迎著霞光駕船出海,撈起家中養殖的生蠔轉場到水溫、鹽度更合適的近海水域。在這片超過4萬畝的海上養殖場上,集氣象站和感測器於一體的資料監測設備引人注目。
柯廣雪家住廣東省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這裡有近200年的生蠔養殖傳統。柯廣雪的父輩們過去主要靠經驗判斷和隔三岔五出海來掌握溫度和鹽度變化,而今依靠這些科技設備,養殖戶們在陸地上就能將鹽度、溶氧量等盡收掌中。
這是農業大縣陽西探索"數字轉型"的一個"縮影"。陽西是廣東重要的糧食、水果、花卉、南藥、畜牧基地之一,荔枝種植面積超過13萬畝。近年來,得益於中國各級政府對數字農業工作的重視和推動,陽西許多農漁特產的生產、管理和銷售都在發力轉型。
農業農村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數位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要求,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慧化、經營網路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準,以數位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結合當地優勢農業產業,陽西已建成了程村蠔、羅非魚、荔枝、東水山茶4個數字農業產業園。記者在陽西數位農業產業園大資料中心看到,電子螢幕顯示這些特產的種養範圍、銷售情況和加工視頻,長勢監測、氣象災害預警、病蟲害預警等生產服務一應俱全。
中國聯通陽西分公司政企總經理黃子恒說,採集海量資料後可以構建農產品生長模型、病蟲害模型、災害預警模型等,指導農戶科學進行農事操作。
"數字養殖"的效果已開始顯現。2020年,程村蠔年產量6.8萬噸、產值約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5%和17.95%。廣東海珠子蠔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文軍說,如能全程監測記錄生蠔從養殖到運輸所有環節,就能更有效確保生蠔品質穩定,讓程村蠔品牌更加響亮。
同樣裝上了氣象站、感測器的陽西縣羅非魚數字農業產業園也迎來豐收季。廣東順欣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專案經理陳振興說,應用新技術改變了以往環境變化情況掌握不及時、養殖品質參差不齊甚至容易死魚的情況。羅非魚死亡同比減少約8%,銷售額同比增長約5%。
為提升供應端能力,陽西還推動農產品、電商、物流、商貿一體化發展,與互聯網企業聯手打造冷鏈、倉儲、物流服務體系,促進農產品生產和後期加工融合發展。
2020年,陽西入選首批國家數位鄉村試點地區。陽西縣委書記孫波說,陽西的數字轉型路才剛剛起步,未來要繼續補短板,不斷提升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品牌化、一體化等方面水準。
"我們會繼續推動數字農業技術在陽西的落地應用,幫助企業、農民增收,讓他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陽西數字農業研究所負責人夏甯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