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中國首例退港還海實踐為城市系上生態"綠絲帶"

新華社,濟南
2020-12-15 14:40

已收藏






新華社濟南12月15日電(記者王凱)工作10多年來,胡小文家的窗戶沒開過幾次。

2003年,大學畢業的胡小文考進山東港口日照港,被分配到單位附近的單身公寓居住。

1986年開放的日照港,是中國東部沿海一座現代化綜合性世界級大港,也是中國西煤東輸、北煤南運的重要能源港,胡小文居住的單身公寓便處於港口煤炭作業區附近。

"開一會窗戶紗網就變黑了,地面也有一層煤灰。"山東港灣建設集團經營管理室副主任胡小文回憶,她當時在公寓裡幾乎不敢開窗,即便不開窗,過不了幾天室內地面上還會有一層薄薄的煤灰。

不僅胡小文居住的單身公寓有這種情況,港區周邊方圓幾公里的居民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狀況。

"小時候出來玩,乾淨的鞋回家就變黑了,洗頭髮時水都是黑的。"山東港灣建設集團員工劉魯說,自己從小就住港口附近,港口環境髒亂差讓許多居民不斷上訪。

此外,這片港口煤炭作業區緊鄰日照燈塔旅遊景區,城市生態旅遊岸線至此戛然而止,極不協調。

把工業區搬遷,實施退港還海是唯一的出路。

為有效解決港、城發展矛盾,2015年,日照市開始著手規劃退港還海工程。2016年6月,在財政部、原國家海洋局組織的中國"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專家評審會上,日照退港還海項目獲高票通過,並被認定為中國首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生態岸線專案。

按照規劃方案,日照港將石臼港區東作業區2個10萬噸級煤碼頭及煤炭作業區逐漸遷移至遠離城區的南作業區。在此過程中,日照港會同有關部門對騰出的煤炭堆場及港口岸線實施環境整治修復,並再造一條沙灘,未來將該區域打造成當地居民親海旅遊景區,實現"退港還海,還海於民"。

面對中國首例退港還海工程,日照港的工程人員沒有先例可循,首要的問題是:如何造沙灘?

日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唐仕升說,日照的海岸線比較平直,在這樣"敞口"的海岸線上用外運的沙子來造沙灘,很快就會被海浪沖走,"就算最後沙灘形成了,我們投資這麼大到底值不值?如果過幾年沙灘被海浪沖走了,那豈不是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

除此之外,造沙灘需要450萬立方米沙子,直接挖沙肯定會破壞環境,那麼沙從哪來?整個工程實施需要150億元,對日照來說負擔極重,錢又從哪來?造沙灘的區域緊挨著當地著名旅遊區,環保問題怎麼辦?……

針對以上困難,專案建設負責人、日照港港達管道輸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昌年表示,日照港邀請中國海洋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反復研討,創新提出了做曲線形長堤的辦法來造沙灘,並利用港內疏浚航道的泥沙來吹填沙灘,輔之以攔汙屏等設備保護環境。此外,日照港還創新研發了自動水幕式噴淋裝置等10余項綠色環保新技術,不僅節約資源,還最大限度保護海洋環境。

此外,為解決融資難題,按照政府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融資模式,政府投入資金4億元,帶動社會資本及企業投入超40億元,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續資金保障融資機制。待工程全部完工後,港口開發建設收益會逐漸提升,最終得以償還所有建設投資。

一切準備就緒。2016年11月26日,該項目在日照市正式開工。

經過2年多的緊張施工,該專案海岸線生態修復整治部分的工程已經完成,一條長約2公里、占地46萬平方米的人造沙灘成為亮點。與此同時,煤炭搬遷和港口作業區升級轉型工程正有序進行。

現如今,胡小文再也不怕開窗了,家中窗明几淨,窗外空氣清新。她最愛做的事,就是經常去金沙灘區域轉轉。站在弧形燈塔防波堤盡頭處環顧四周,早已不再是過去黑灰色的海面,取而代之的是湛藍清澈的海水,海鷗不時掠過水面。不遠處,人造沙灘宛如一面"金綢緞",與周圍燈塔旅遊景區融為一體。

更讓胡小文高興的是,這片海域還出現了白海豚和大海龜,曾經"煤碼頭"的海洋生態環境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一條生態"綠絲帶"正在城市黃金海岸線上徐徐展開。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