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香港:經濟遇下行風險 基本面仍穩健

香港
2016-06-23 15:17

已收藏


近期,各項統計資料顯示,香港的出口、內需、投資等表現疲弱,旅遊、零售和餐飲業更被業界形容為遭遇"寒冬",香港經濟遇到下行風險。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上月公佈的《2016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指出,香港首季經濟按年增長0.8%,按季收縮0.4%,是四年來的最低增長紀錄。 報告指出,環球經濟持續不穩,週邊市況轉差,進一步打擊香港進出口貿易,整體貨物出口首季按年下跌3.6%;市場憂慮經濟遇下行風險,令整體投資開支延續跌勢,按年下滑逾10%。內需方面,首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僅微升1.1%,較上一季度明顯放緩。

在香港工聯會日前舉辦的"經濟步入寒冬,勞工何去何從?"論壇上,來自飲食、旅遊、建築及銀行業的從業者紛紛表示生計受到不小影響。 香港飲食業職工總會主席郭宏興表示,據他統計,今年的"五一"假期、端午節、母親節及父親節,不少食肆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大跌近三成。 不過,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並不認同業界有關"香港經濟步入寒冬"的說法,他表示,旅遊業下滑的確給相關業界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香港的經濟並沒有進入寒冬,只是增長速度放慢,"整體失業率並未大幅度攀升,仍稱得上是`全民就業`,政府的財政也沒有嚴重的赤字,估計還會有盈餘,可見經濟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打擊。"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在踏入第二季之後,香港經濟出現了回穩的跡象。他指出,4月,香港出口貨值跌幅收窄,訪港旅客人次跌幅亦收窄,同期零售銷售按年跌幅也有輕微的相對改善。不過他提醒,大家仍要留意,前景仍有隱憂。

《2016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提到,內地旅客持續減少,首季整體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下跌10.9%至1370萬人次,而內地旅客更下挫15.1%至1040萬人次。 旅客消費方面,由於訪港旅客人次和旅客人均消費同告下跌,2015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縮減7.5%至3323億港元。 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22日在立法會大會上表示,近月的訪港旅客人次跌幅較年初收窄,但情況仍未穩定,香港本地消費增長亦見減慢,政府對零售業受到的影響有所關注。

謝國樑認為,旅遊業下滑,只是對短期經濟增長有影響。過去每年以兩成的速度在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現象,調整只是時間問題。從長期來看,調整不是壞事。他指出,現在旅遊業下跌的這一部分,主要是高端、奢侈品消費,這些都不在香港生產,把這種奢侈品消費的泡沫擠掉,旅遊業在進行結構調整。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也認為,香港旅遊業適當轉型並非壞事,未來旺區店鋪的租金下調、名店退走後,不同店鋪重入旅遊旺區,令產品供應不再單一,範圍變多變寬,旅客購物可有更多選擇。姚思榮建議,當局應繼續拓展短途旅客市場,利用香港航班多、機票便宜的優勢,爭取將現時占三成多的海外客增至四成。

蘇錦樑表示,為協助中小企業,特區政府提出了相關的稅務措施以帶動消費,政府亦打算擴大今年香港的旅遊盛事規模,實施"美食車先導計畫"等,另外,迪士尼樂園及海洋公園的擴建計畫也將會在今年起陸續落成。 在5月最新一輪的經濟預測中,特區政府維持對2016年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為1%-2%,謝國樑則預測今年增長可能由去年的2.4%放慢至1%-1.5%之間,"這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率,但是目前的經濟面是健康的"。

謝國樑說,這次香港經濟放慢是在"去杠杆"的情況下,"週邊經濟不景氣,出口下滑,特區政府主動調控樓市、股市,並推出措施抑制旅遊業不健康的發展趨勢",種種不利因素下香港一季度還取得0.8%的增長,同時就業市場並未因此明顯轉差,財政收入亦未受影響,所以總體稱得上穩健。

目前,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分別是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金融業、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香港貿易發展局6月初的一篇經貿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可進一步發展文化及創意、醫療、教育、創新及科技、檢測及認證、環保這六項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 謝國樑說,這一輪經濟的放慢,可能為香港產業轉型提供新的機會。他說,香港近兩年發展創新科技的勢頭不錯,尤其是與深圳加強合作後,逐漸形成一體化市場,在國家的支持下,創新科技產業將會成為下一步香港經濟新的增長點。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副主席李晶認為,香港經濟仍然良好,香港是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她看好香港經濟中長期的發展。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