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一季度14省份經濟增速提升 房地產助推海南逆襲

中国证券网
2016-04-26 10:00

已收藏


導讀


一季度,海南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78.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9.6個百分點。 全省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4.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3.4個百分點。這與去年同期商品房同比銷售面積下降-19.4%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大而不強,用這個詞來形容目前一些工業大省一季度的經濟狀況非常合適。

21世紀宏觀研究院匯總各地數字後發現,今年一季度31個省區市中,有14個地區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另有13個地區比去年同期放慢,其餘4個為持平。其中,一些工業大省一季度經濟增速比去年同期放慢,這些省區市將成為未來去產能的重點。

即使只考察同比增速加快的省市,其經濟增長的原因也並不一致,背後的原因值得推敲。比如,海南省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高達9.7%,比去年的4.7%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但是,背後的拉動力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火熱。

這從另外一方面意味著,很多省區市經濟增長的基礎並不牢固。未來,一些省區市有可能將面臨較為劇烈的經濟增長波動。
 

一季度地方的喜與憂

21世紀宏觀研究院統計後發現,和去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14個經濟增速加快的地區分別是西藏、海南、江西、青海、河南、山西、廣東、內蒙古、北京、上海、河北、吉林、山西、黑龍江。可以看出,這些省份東、中、西、東北板塊都有。

與此同時,一季度經濟增速比去年同期放慢的有13個,這包括東部的天津、江蘇、福建、山東、浙江,中部的湖北、湖南,以及西部的甘肅、雲南、貴州寧夏、廣西,還有東北的遼寧。

經濟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則為重慶、安徽、新疆、四川。

其中海南一季度增速為9.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5個百分點。這一經濟增長的核心在於,海南以房地產為基礎發展旅遊業。

一季度,海南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78.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9.6個百分點。 全省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4.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3.4個百分點。這與去年同期商品房同比銷售面積下降19.4%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而經濟增速最快的為重慶和西藏,兩地經濟增速排名並列全國第一,都在10.7%。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區域的崛起仍在繼續,但出現分化。西部地區除重慶、西藏之外,貴州經濟增速也達到10.3%,位居全國前列。但是雲南一季度經濟增速只有6.6%,為全國倒數第六。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西部的重慶、貴州等地實施的是工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經濟保持快速增長,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將是一個大的趨勢。

從東部看,經濟也是有喜有憂。海南作為東部地省份,一季度經濟增速為全國第四。同時,經濟總量第一的廣東,在一季度經濟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1個百分點,經濟增速達到7.3%。

然而,東部的其他數個省區市,包括浙江、福建、江蘇等,經濟增速和去年相比有所下行。其中,浙江經濟增速收窄的幅度達到1個百分點。

而東北的整體情況也有喜有憂。黑龍江和吉林的一季度經濟增速,同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是遼寧卻境況不佳。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瞭解到,一季度全國經濟增速最低的是遼寧,增速為-1.3%,比去年同期1.9%的增速有了明顯放慢。

總體來看,今年一季度經濟除了東北地區整體經濟表現疲弱之外,還有中部地區的整體增速也出現分化,今年一季度增速在全國前10名的中部地區省份只有江西和安徽。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2016年以及此後相當長時間,各地的經濟分化將加劇,主要原因是各地經濟結構不一樣,同時各地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不一樣,因此劇烈變動將持續。

經濟轉型壓力持續

事實上,僅僅使用數字來分析各省區經濟,並不完全合理。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依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拉動,最近幾個月以來,在房地產去庫存的背景下,一些地區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銷量上升,但這恐非長久之計。

以海南經濟為例,當地房地產購房者主要是島外人士,今年此後3個季度如果房地產需求放慢,海南經濟可能會受到明顯影響。在這背後,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存疑以及波動性加大的問題。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少重工業行業近期可能會出現僵屍企業復活的情況,包括石油開採業、鋼鐵行業等。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恢復到每桶40美元以上,鋼坯價格恢復到每噸2500元的水準。這使得國內石油開採業有望進入盈利階段,而鋼坯每噸的盈利已經接近1000元,這刺激了國有鋼鐵企業的生產。

但是,無論是大宗商品生產還是房地產,都是總體供給過剩的局面,指望通過一時價格的拉升來解決全部的問題並不現實。

從一季度經濟增速來看,資源型重工業大省,包括東北三省,山西、河北、雲南、新疆、寧夏經濟總量都在全國靠後。這說明在中國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後,資源型重工業省份需要加快轉型,以適應全國和全球經濟轉型需要。

資源型重工業大省需要儘快解脫過剩行業的包袱,實施經濟轉型。這種包袱不只是限於東北三省,也包括山西、河北、雲南、甘肅、新疆等地。

更理性的選擇是,在鋼鐵、石油等價格回升時,國家和地區儘快利用這一機會刺激市場化改革,在較少需要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將已有資產變現,實施企業扭虧和轉型升級。

可以說,地方承受一定去產能和經濟增速降低的陣痛,跟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腳步前進,從需求出發進行產業升級,這是目前一些工業大省的必由之路。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進入到中高速階段,休閒型、享樂型等更高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在增加,乾淨的水、清潔的空氣、無污染的土壤都將是稀缺資源,這些資源本身可以產生巨大的產業潛力。哪些地方能真正實施以人為本的改革,政府能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實現美好環境下的生態低碳的產業發展,就能確保經濟可持續,實現在區域經濟版圖中的崛起。

否則,不實施體制創新,在一些工業產品短期的盈利後加快生產,只會造成更大的產能過剩,使當地經濟將遭受更大的衝擊。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