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部區域既是東北生態屏障,同時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吉林省著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吉林振興和實現富民強省全域,積極謀劃建設東部綠色轉型"試驗區"。 如今,在綠色發展的指引下,吉林東部區域在生態環境保護、特色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推進等方面呈現出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綠色轉型:打開經濟發展新空間
實現綠色轉型發展,根本上要靠產業作支撐,在產業轉型上找出路、謀發展、求突破。在轉型發展中,吉林東部各地都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驅動作為根本出路,把投資拉動作為重要力量,不斷提升品質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壯大礦泉水、礦產冶金、人參三大支柱產業,做強能源、旅遊、醫藥、林產品加工、特色農產品五大特色產業,培育新材料、現代物流兩大新興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白山市經濟社會的發展。2014年,白山市4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82.7億元,同比增長7.2%。 通化市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深入實施醫藥、冶金、食品、人參等八大工業產業躍升計畫,在醫藥產業中突出發展現代中藥、生物製藥、保健和功能食品,加快發展醫藥商業和流通業、醫藥包裝、醫療器械、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條,以期壯大產業規模。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以創立品牌和擴大市場佔有率為突破口,做強做大煙草製品、生態食品、特色食品、民族食品四大主導產業。依託優勢食品生產地區,實現食品加工與原料基地的有機結合,將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生態移民:釋放生態潛能謀"多贏"
長白山是我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位於長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是一座"依林而生、依礦而建"的綜合資源型城市,森林覆蓋率達83.2%。127萬人口中依礦依林生存的達25萬人。 "在長白山地區進行生態文明構建,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對於保護資源,維護東北的糧倉安全、生態安全和邊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白山市市長吳德金說。 2008年以來,白山市提出"生態城鎮化"建設目標,把實施生態移民作為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穩妥有序推進林區散居人員以及生活在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資源枯竭型林礦區等生態敏感區居民的生態移民工作,實現了保護生態、增加造林、改善居民生活、土地資源增效等"多贏"目標。 截至目前,白山市已完成生態移民5.2萬戶、13.5萬人,還需生態移民約8.2萬戶、19.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4%。經測算,全部實現生態移民後,可新增還林面積910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市森林總面積的5.6%;騰出7000多公頃宅基地,可轉化為城鎮建設用地;可植樹2.73億株,相當於每年新增木材產量55萬立方米。 "每年還可節約林區居民燒柴181.6萬立方米,超出吉林省2012全年木材採伐總量,為經濟轉型釋放出巨大的生態潛能和發展空間,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白山市發改委副主任辛建國說。
全面停伐:"砍樹變看樹"的綠色轉身
今年4月1日,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的號聲吹響,"人往何處去?錢從哪裡來?"成為關乎林業企業和職工生存發展的一道現實考題。 "早些年的林子密不透光,現在可采的大樹逐年減少。為了發展,我們犧牲了資源,甚至可以說是`殺雞取卵`。"長白山森工集團白河林業局黨委書記荊彥林說,停伐後,我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生態旅遊,實現"砍樹變看樹"的綠色轉型發展目標。 在白河林業局光明林場的食用菌培育基地,10多個大棚分立道路兩側,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將一袋袋的鋸末用機器壓縮成段。這裡是白河林業局安置富餘職工就業的一個專案,基地30多個職工聯合成立的合作社,年產100萬至110萬段木耳,純收入50萬至60萬元。 2011年11月,白河林業局職工以股份制形式集資384萬元,創立了"延邊大戲臺河生態旅遊有限責任公司"。黃松蒲林場借助長白山池北區登山必經之路的優勢,重點打造了十大景區。大戲臺河景區年接待量超20萬人次,實現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 "林區職工原來上山伐木,一年工資也就一兩萬元,現在搞森林旅遊,發展家庭旅館,收入成倍增長,創業性收入能達到三四萬元。"黃松蒲林場工會主席戴偉說,"職工都嘗到了`綠色`創業的甜頭,對未來的生活更加充滿信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