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專家支招破解經濟弱勢:加力結構性改革

中国证券网
2016-06-20 09:50

已收藏


“經濟探底尚未結束,下半年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

在上週末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十周年慶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年中期報告發佈會”上,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我國經濟增速仍在築底過程中,要保持經濟L型走勢,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

經濟築底尚未結束

上週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佈了《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16年中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跡象。GDP平減指數轉正、外商投資增速上揚、新興產業持續快速增長,表明經濟觸底跡象開始顯現;政策性反彈與市場性下滑均強勁。

但是,報告稱,下行狀態依然可見:各類先行指數依然疲軟,消費明顯下滑,外需乏力,民間投資下滑和工業增速破6%。對此,人大國發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分析,經濟底部狀態運行可能要持續1-2年,要預防經濟下行壓力抬頭。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認為,我國經濟增速仍在築底,至少到明年下半年見底。“一季度的很多經濟指標的確出現一輪反彈,但是仔細分析,還不能說已經築底。”

“當前宏觀經濟的短期企穩,是構建在大規模的政策寬鬆和房地產之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分化決定了經濟還沒有形成穩定和復蘇的基礎。”劉元春說,“去產能”還在佈局階段,過剩行業產品價格卻大幅波動;三、四線房地產去庫存尚未開始,一、二線房地產價格卻全面上揚;對“僵屍企業”和高債務企業的整治還沒實質性展開,大量高負債國企卻大規模進軍土地、海外並購和金融投資市場等一系列新的扭曲正在顯現。究其原因,則可歸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尚未完全找到;穩增長政策未能緩解經濟深層次問題;經濟回落的負反饋機制開始發生變化,經濟內生性下滑壓力有所加劇等問題。

李稻葵分析說,在去產能的背景下,下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可能還有一定的下降,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回落到9.3%。在消費方面,如果勞動力工資漲得慢,對消費會有嚴重影響。在出口方面,進出口的變數難以預測,總體看今年的進出口應有所恢復。

關於中國經濟何時見底,劉元春認為,一個前提是世界經濟的週期觸底決定我們的觸底。目前,世界經濟依然困難,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探,投資增速、出口增速等基本參數都在底部運行,不排除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而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看來,世界經濟衰退仍將繼續,恐怕還會持續5-10年。

亟待改革托底經濟

在專家看來,破解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之道在改革。

“經濟下行加劇了對結構性改革的迫切性,同時,底部改革又正是最佳良機,因此,下半年將是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點。”在劉元春看來,大破才有大立,當前的歷史機遇期不容錯過,而改革推行的著力點應放在解決扭曲上。

報告也針對性地建議,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財政赤字可以進一步寬鬆,財政著力點不應是大規模投資,而應在解決民生問題;貨幣政策應盯住核心CPI和GDP平減指數等。

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更有成效,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說,由於供給側的政策直接影響生產者,因此,如果市場化不夠深入,市場主體的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將可能導致有關部門對市場主體的過度、隨意干預。“供給側結構性管理需通過市場,而不是行政來直接實現,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去產能、去庫存只是治標,根本的改革還在具體的經濟制度。”在李稻葵看來,這具體涉及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企業進入/退出機制的完善、債務重組機制以及勞動用工機制的改革等。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